通常權貴們的這種承諾是不能信的,但我覺得溫家可以試著信一信。”
木婉青與白大夫對視,眼神同樣清明,“師傅費心了。”
她明白白大夫的苦心,也同樣不在意那可能多獲得的幾千兩銀子。
這五千兩,就已經是意料之外的驚喜了,就目前來說已是足夠的,再多也不過是錦上添花。
而比起鮮花著錦,她更喜歡簡單些的存在。
白大夫哈哈大笑,“費一番心思,得一個合心意的徒弟,划算!
你帶著這麼些錢,回去的時候小心些,若是不放心,讓外面你的幾個師兄送你回去也行。”
木婉青婉拒了白大夫的好意,一個人帶著錢離開了。
她在鎮上兜了幾個圈子,確定沒人跟著她之後,將錢帶到了枇杷院藏了起來,然後一個人回了家。
想著等明天來鎮上的時候再一併處理這些問題,希望那個時候,苗青已經把關於農莊的訊息都打聽妥當了。
……
苗青當然早就把一切準備妥當了。
七月份的賬本早就準備好了不說,上次讓他關注的農莊訊息也都打聽得妥妥的了。
他不僅大致探清了賣家的底線價格,和一眾有意購買這個農莊的人打好了關係,甚至還親自去那農莊實地觀察了一陣。
如此三管齊下,他對這事已經有了大致的把握。
那農莊的賣家是鎮上做布匹成衣生意的元家,至於具體是哪一位就不知道了。每次和他們這些意向買主聯絡的人是元家的一位管事,姓曹。
根據苗青和這位曹管事的幾次交談情況來看,雖然目前要價三千五百兩,但實際用木婉青給他的三千三百兩的預算是可以拿下的。
但是商人麼,總是想著用最低的價格去購買,越低越好。
所以他還和一眾其他有意購買這個農莊的人交流了一番,不用說,其他人也和他抱著差不多的心思,想等價格再低些再說。
苗青還了解到,購買意願比較強的那幾個人普遍的心理價位都在三千兩左右,至於那些開價二千六百兩,二千四百兩這種的,純粹是湊熱鬧想撿漏的。
這般來看,三千兩拿下這農莊似乎是妥了。
當然,作為一個精明的商人,切實確認一番商品的品質也是必要的。
他從幾個競爭者哪裡打探了一番農莊的訊息,又從其他人那裡打探了一番,最後直接去找曹管事詢問,還要了份往年的賬本記錄。
這農莊說是有良田五百五十畝,初開的荒地一百多畝,林地五十餘畝,佃戶九十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