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大國重工:崛起> 第395章 火星復甦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95章 火星復甦 (1 / 2)

還沒有等到第一次撞擊的餘波平息,鍾成等人的心情已經慢慢地平復了下來。

10分鐘後,火衛002號小行星又一頭撞在了距離第一個撞擊點西面1000公里外的奧林波斯山的山腰上。

幾乎以火衛001號同樣的角度、同樣的質量、同樣的速度,火衛002號一下就將這座太陽系內最高的山峰攔腰撞斷,27公里高度只剩下20公里。

但隨即從山體內爆發的巨大熔岩衝擊,將這20公里的半座山峰又擊毀了近一半。

這一撞造成的山崩地裂比剛才更加壯烈,無數的巨大岩石被拋上幾公里的高空,落回地面後,又引來了第二輪大地震動。

而下一個10分鐘後,火衛003號小行星又撞在了距離第二個撞擊點西面1000公里外的埃律西昂平原的正中心。

不同於前兩次撞擊,火衛003號在平坦的平原上一下將大地撞裂,眾人清楚地看到從大地裂縫中噴湧而出的地下海水以及大量的水汽。

火星的地層深處果然有著地下海洋,不過沒有這樣劇烈的撞擊也難與一下將地層下面幾十公里深處的海水引出地面。

後續的小行星以10分鐘一次的頻率沿著火星赤道同時向南北兩極方向延伸,如同地毯式轟炸一般,間距1000公里左右對火星表面進行猛烈撞擊。

每一次撞擊的強度都堪比在6500萬年前毀滅當時地球霸主恐龍的小行星撞擊,使火星地表大地崩裂、岩漿奔湧。

地震波一波接一波形成了共振效果,劇烈的振盪一直傳到了火星地層的最深處,直達火星地核。

火星地層之下的地幔與地核因40億年行星撞擊而停止的對流過程逐漸開始恢復了,火星的“發電機系統”開始重新啟動。

12小時後,72次天地大撞擊之後,火星上揚起的粉塵、水汽已經遮天蔽日,將火星表面完全掩蓋了。

遍及整個火星高達12級以上烈度的連續地震,破壞了紅星公司在火星地面安裝的所有觀察裝置。

眾人失去了對火星地表情況的直接觀察,只是知道現在火星表面已經是一個無比瘋狂的世界。

但偵察衛星傳來了好訊息,火星磁場強度在大幅提升之中,火星的大氣層密度也在瘋狂的增加。

火星地表溫度已經上升了零度以上,火星南北極的乾冰層全部轉化成了二氧化碳氣體進入大氣層,而下面的水冰也在迅速融化之中。

群星撞火星還在繼續之中,眾人已經對這樣的撞擊麻木了,開始輪流休息。

8月5日。

火星時間晚上8時正,火衛360號小行星撞倒了塔爾西斯高原上最後一座高山後,持續60小時的撞擊終於結束了。

火星地表之上30公里的空間已經完全被混合了塵土、水汽的濃密雲霧掩蓋,火星地表上的情況完全觀察不到了。

鍾成只能知道火星磁場強度已經上升到了地球的75%,好過了事先的預期,復甦計劃的主要目標完成了。

火星濃稠的雲層中風雲變幻、電閃雷鳴,大量的水汽開始凝結,火星全球範圍下起了持續不斷的大暴雨。

陽光照射下,大氣層中氧分子合成了臭氧,火星的臭氧層在迅速的增加。

火星地表10公里內的大氣濃度已經達到了地球的水平,不過仍然是以二氧化碳為主,氮氣、氧氣、氫氣次之。

氧氣含量已經從撞擊前的0.15%上升到了3%左右,氮氣比例上升最快,達到了25%,二氧化碳含量反而下降到了3%左右。

氮氣的主要來源是大規模撞擊造成的火山噴發,火山噴發造就的氣體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氨氣、氮氣等等。

相對於氮氣來說,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氨氣都比較容易溶於水,也相對更容易和其他化合物發生反應。

而氮氣的性質比較穩定,不容易和其他化合物發生反應,因此氮氣容易留存下來,所以大氣層中的氮氣增加最快。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