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智神星會戰的預想方案後,參會將領均精神振奮,他們等待這一天已經太久了。
但也有人提出疑問,這樣大的軍事行動肯定是無法保密,如果帝國軍主力放棄智神星逃走怎麼辦?
蒙野親自回答,智神星是帝國在小行星帶最堅固的軍事基地,失去了智神星, 帝國軍在小行星帶再無屏障。
如果他們逃走,雖然會延長戰爭的時間,但卻會減少聯邦軍強攻智神星帶來的損失。
聯邦樂於見到帝國軍放棄智神星,這就意味著帝國已經徹底輸掉了這場戰爭。
另外也有人置疑,在智神星的帝國軍會不會在戰鬥關鍵時候再得到來自帝國本土的增援,增加大戰的變數。
蒙野笑道,帝國本土的援兵在半個月前到達了智神星,只有六十多萬普通士兵。
帝國兵源已經枯竭,短時間內已經再難拼湊起一支強有力的增援部隊了。
蒙野的解釋讓參會的高階將領們再無疑慮, 紛紛表示一定不負聯邦重望,打贏這場至關重要的太空會戰。
會後,戰區司令部將智神星會戰的計劃報到聯邦最高統帥部,經過聯邦軍總司令部的核實和反覆推演,認為此戰勝算在八成以上。
聯邦最高統帥部批准了這次人類戰爭史上可能最大的太空會戰。
第二天,6月7日,智神星會戰的作戰計劃就分發到了各個艦隊、機甲部隊指揮官的手中。
從6月18日起,聯邦軍六支太空艦隊搭載上機甲部隊先行一步趕到指定的作戰空域執行警戒。
其餘四支太空艦隊在小行星軍事堡壘到達位置後,在開戰前趕到戰場,避免帝國軍狗急跳牆,反攻穀神星。
當日,在穀神星外圍的三十六顆小行星啟動了行星發動機,開始緩慢地改變執行軌道。
五天後,三十六顆小行星在兩支太空艦隊的護航下,飛向預定空域。
十二天後,6月18日,又有四支太空艦隊從穀神星出發。
楊世軍的太空第15艦隊被安排在最後一批出發, 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喧鬧無比的穀神星逐漸安靜下來, 數百萬機甲部隊登上了太空戰艦奔赴戰場。
十六天後,6月22日早晨六點。
終於輪到太空第15艦隊出發的時候了,楊世軍欣喜地發現他的艦隊搭載的三個機甲軍團中就有小行星帶戰區聯邦軍最精銳的第六機甲集團軍。
聯邦的太空艦隊都有固定配置的三個機甲軍團,由於第15艦隊剛剛組建完成,這還是第一次整編滿載出發。
太空艦隊搭載的機甲部隊戰鬥能力強弱直接決定了這支太空艦隊的攻防能力。
第15艦隊作為新艦隊,楊世軍本來沒有指望能夠分配到強大的機甲軍團。
第六機甲集團軍從編號上就可以看出,是聯邦最早的一批機甲軍團。
這支部隊參與過小行星帶的所有大型戰役,久經戰陣、戰功赫赫,被聯邦軍總司令部授予了“青龍軍團”的稱號,是聯邦軍中僅有的幾支有專屬稱號的機甲軍團。
楊世軍和副司令潘勇在艦隊旗艦亞洲七號太空戰列艦的指揮中心接見了三個機甲軍團的軍團長。
谷頛
在聯邦軍的戰鬥指揮系統中,機甲軍團隸屬於所乘坐的太空艦隊,歸艦隊司令統一指揮,所以這三名軍團長也是他的直接下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