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了西海工程指揮部的搬遷計劃,鍾成又連日與劉玉柱、鄧林、葉文浩父子開會商量息壤建材生產和木禾種植技術推廣的計劃。
息壤建材生產的兩大核心原料,息壤線材即碳奈米纖維的產能明顯太少了,需要擴建,正好放在北山的新建廠區。
高分子聚乙烯在柴達木已經有三座80萬噸乙烯合成裝置,現在已經有了便捷航空貨運,只用把原料運到北山就可以了。
如果將來產能繼續擴大,就可以在北山再建幾座100萬噸/年的乙烯裝置。
作為可以完全替代現有建築材料的息壤建材,就是年產上億噸都不算多。
這一陣,鍾成已經瞭解了木禾種植的難點。
木禾是一種可以在惡劣環境種植的高產新型農作物。
但二伯和葉文浩的研究組發現,這種古代植物不知道什麼原因已經失去自然繁殖的能力。
他們在試驗室中採用最先進的生物技術將種子啟用,但最後結出的種子還必須再次啟用,在自然條件下無法自己發芽生長。
最神奇的是,木禾雖然能長到五米高,應該是一種多年生木本植物,但其實據推測最多隻能存活五年,就耗盡它的生命力了。
這可能就是木禾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原因吧。
所以,未來木禾的種植必須是以紅星公司持續提供種子的方式進行。
二伯和葉文浩現在的重點工作就是將種子激發的技術實現工業量產化,降低成本,使木禾成為一種可實用的經濟作物。
這也是必須成立專門的生物技術公司的原因,實驗室是完成不了這樣的工作,紅星公司也沒有現成的工廠裝置。
從重工業到農業生物技術,是一個跨了基礎產業的專案,鍾成必須慎之又慎。
成立生物技術公司的另一個原因是鍾成想為二伯他們的農業研究提供一個穩定的資金來源。
這也解決了二伯研究團隊的身份問題,把人事關係直接轉到生物技術公司,就可以享受紅星公司優厚的員工福利待遇。
不然,鍾成想給葉文浩在龍嶺別墅區分一套別墅都沒有名義。
二伯提議讓鍾成把葉文欣的姑媽也弄到生物技術公司來,姑媽是搞醫藥研究的,與農業技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他們兄妹兩個平時在工作上就有很多交流,反而比跟他們的大哥葉院長更親近。
鍾成欣然同意,這兩年秦文玉在“修煉功法”的研究上幾乎沒有進展,正好讓她媽來幫幫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