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成接下來把如何發現這個臨界點的經過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最後強調了沒有什麼所謂的核聚變反應常數。
鍾成的話給參會的研發人員帶來了極大的震撼,甚至讓一些人茫然不知所措。
他們一直以來奉為經典的核聚變反應常數居然不是唯一的,而且只是偶然發現的,並不是透過對自然常數e的推演得出的結果。
很多人一時接受不了這個現實,會議室亂作一團。
趙主任適時中止了會議,讓大家下去好好想想。
會議室只剩下趙主任、葉文欣和鍾成三人時,鍾成對二人解釋了一下。
這要怪他當時沒有把研發的經過說清楚,只關注到把結果公佈出來,沒想到會造成這樣的後果。
葉文欣說,其實鍾成是說過的,只是她自己也迷信於自然常數e的神奇,對其它反應條件只是淺嘗即止。
趙主任反倒對鍾成能夠主動破除對這個常數的迷信大為讚揚,說科研工作者如果都能抱有這樣的心態,人類的科技早就突破了。
敢於戳穿別人的權威需要勇氣,而能夠戳穿自己的權威就需要更大的勇氣,還要有強大的自信和對真理的堅持。
鍾成羞愧地說道,他沒有這麼高尚,主要還是為了儘快實現核聚變反應堆的小型化。
說出真像前,他也有過一絲的猶豫。
隨後趙主任問鍾成對後續的研發有什麼看法。
鍾成說從發電功能的價效比來看,目前100萬千瓦的反應堆是最佳方案,只要再從穩定性、安全性方面進行最佳化就可以了。
只是對於一些特殊應用環境,還需要體積和重量更小的反應堆,q值小一點也可以接受。
目前的反應堆加上相應的發電裝置總體重量超過了1萬噸,體積龐大,除了用於在發電廠裡面進行發電,無法用作它途。
他建議在自然常數e的其它倍陣列合上找到更優的方案。
葉文欣說,在對溫度的控制上,技術上的困難明顯遠低於對離子的加速。
如果不考慮成本,只考慮減少燧皇核聚變發電機組的重量和體積,那應該在高溫區域去尋找新的臨界點。
趙主任和鍾成都同意葉文欣的看法。
研發方向確定後,接下來就是枯燥的模擬實驗。
在太虛試驗系統中構建模型尋找新的臨界反應點,這並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
雖然有了大致的方向,但每一個溫度和速度的組合,都涉及到相應裝置結構的改變。
太虛實驗系統是一個模擬系統,是以真實基礎物理理論為基礎的,不是科幻系統。
比如說,在系統中你可以讓一個鋼球懸浮在半空,但這之前你就必須有相應的技術措施讓鋼球能夠懸浮起來。
你可以用強力磁場,可以在鋼球下方裝鼓風機,甚至可以在鋼球中新增釒空310。
只要物理理論支援就可以,反之則不行。
所以,如果在反應堆真空室裡要把帶電離子加熱到271萬攝氏度,那你就要有相應的加熱裝置,也要讓這樣高溫的離子受到約束,不至於燒燬內壁。
這是對真實裝置的資料化,這也是太虛實驗系統在科研工作上發揮重大作用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