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
兩日後,在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在太虛實驗系統中模擬出了30%左右的氘、氚離子發生聚變反應。
q值超過了20,就是輸入1單位的電量,可以生成20單位的電量。
已經完全可以投入到商業應用中!
到了這個程度,鍾成發現已經很難再提升氘、氚離子發生聚變反應的比例了。
這個時候真空室內的溫度是在271萬攝氏度上下浮動,速度則是在2718.28公里/秒左右浮動。
從速度的量值,鍾成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
溫度值和速度值都是自然律是e=2.71828的百萬倍數的近似值,這是巧合嗎?
在這個溫度和速度的條件上再提高,真空室內的氘、氚離子的聚變反應就會發生鏈式反應,把真空室內的所有氘、氚離子‘引爆’。
降低這個溫度值和速度值的條件,氘、氚離子的聚變反應就很難發生。
這個條件就是一個聚變反應的臨界點。
鍾成就模擬過,如果把數值儘量往2.71828的百萬倍數上靠攏,理論是可以讓氘、氚離子100%發生聚變發應,而又發生不了鏈式反應。
但實際上是做不到的,真空室內的溫度和速度變化非常大,特別是在有聚變反應釋放出高溫的情況下,溫度能夠控制在1萬度內變化已經非常不錯了。
鍾成把這個發現和團隊成員說了,大家都搞不懂為什麼會這樣,只能感慨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太淺薄了。
e是“自然律”的精髓,在數學上它是函式:f(x=(1+1/x^x,當x→∞時的極限。
它就是數學上廣泛使用的、自然對數的e,其值為2.71828。
正是這種從無限變化中獲得的有限,從兩個相反方向發展,當x趨向正無窮大的時,上式的極限等於e=2.71828……,當x趨向負無窮大時候,上式的結果也等於e=2.71828……,得來的共同形式。
這充分體現了宇宙的形成、發展及衰亡的最本質的東西。
“自然律”一方面體現了自然系統朝著一片混亂方向不斷瓦解的崩潰過程(如元素的衰變)。
另一方面又顯示了生命系統只有透過一種有序化過程才能維持自身穩定和促進自身的發展(如細胞繁殖)的本質。
正是具有這種把有序和無序、生機與死寂寓於同一形式的特點,“自然律”才在科學領域上有著重要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