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成和楊希談起了把青藏高原的水引入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設想,兩人探討了一下,覺得目前實現的可能還是比較小。
關於從青藏高原向外調水的設想,基本上都是從水能蘊含量很大的雅魯藏布江出發的。
其中,引藏入疆是多年來民間和科學界都持續討論的焦點。
畢竟乾旱缺水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周邊,距離雅魯藏布江相對很近,中間只隔著青藏高原的一部分。
雖然直線引水是理論上最為經濟的方式。
但是,如果從雅魯藏布江水能最為集中的大峽谷處引水,以直線形式抵達西疆省南部,那麼在2000公里左右的線路上,將穿越上千座山體。
而且必須鑿穿的山體長度少說也有1000公里,開採難度和成本暫且不說,在崇山峻嶺、地形起伏複雜、人煙稀少、沒有道路的情況下,如何運輸挖掘裝置、如何運輸土石都是大問題。
但楊希卻提出了新的思路,塔克拉瑪干沙漠由於是大陸性氣候條件,所以這裡的降水量非常小,反而由於氣溫高,水分的蒸發量又特別大。
塔克拉瑪干沙漠所在的塔里木盆地並不缺水,從四周環繞的天山、崑崙山、祁連山都有大量的雪水流入,只是在地面上留不住水而已。
所以解決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關鍵還是改變這裡的氣候條件,減少蒸發量,這裡自然就會變成土壤肥沃的綠洲。
塔克拉瑪干沙漠相當於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三個省的面積之和,這一面積是非常巨大的,全面開墾出來,那華夏再也不存在糧食問題了。
鍾成反問怎麼改變氣候條件,總不會召來東海龍王來降雨吧!
楊希不以為意,一張乾瘦清秀的臉龐上露出興奮的表情,興致高昂地說,他已經有了一個主意。
就是為塔克拉瑪干沙漠蓋一個穹頂,擋住太陽光!
鍾成差點被噎到,你以為是為一塊菜地搭一個涼棚啊!
楊希激動地說,他正是想搭一個涼棚!
這個涼棚的立柱就建在塔里木盆地南北的天山、崑崙山上,中間用高強度碳纖維線纜作支架,上面覆蓋一層奈米鏡膜,將太陽光反射掉。
當然這層奈米鏡膜是可控的,可以調節反射太陽光的比例,人工調節太陽光的強度。
這兩種材料都是奈米級材料,非常輕,在塔里木盆地幾千米的高空輔上一層肯定沒問題。
日照減少了,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水分蒸發量就會減少,從周圍高山上流入的雪水就足夠將沙漠變成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