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期工程的“野心很大”,廠房面積是一期工程的三倍,為將來十幾年的發展需要都考慮到了,雖然裝置只先準備了一條整線的裝置,但廠房卻是現成的了。
鍾成心中一動,如果東海工程啟動,不是可以正好借用動力電池工廠的二期廠房嗎?
精衛無人機本身也不大,產量也有限,保密程度與夸父動力電池差不多,正好合適。
而且因為擴建暫緩,動力電池工廠的儲備人員就有了富餘,可以直接調到無人機生產工廠,人員的事都可以省了。
但鍾成並沒有直接說出來,這種事不是他和鄭義倫就能決定的,紅星公司都定不了,到專案組提交“東海工程方案”時再一起提出來。
3月20日。
鍾成和劉玉柱就正式紮根動力電池工廠實驗室,開始了純石墨烯超導材料製作的研發工作。
為了簡化稱呼,也為了保密需要,鍾成在大家的一致要求下,為純石墨烯超導材料取了一個名字:息壤材料。
這個名字與混沌合金對應,作為精衛無人戰機的主要構成材料之一。
息壤之名取自華夏上古傳說。
“息”為生長之意,息壤,就是指能自己生長、膨脹的土壤,上古之時大洪水泛上天際,大禹的父親鯀偷竊了帝堯的息壤用來堵塞洪水。
由於已經有了系統提供的完整息壤材料製作工藝,而且與原鈣插層石墨烯材料製作工藝來源相同,製作工藝非常近似。
鍾成只是新增了少量試驗儀器,就可以進行息壤材料的製作試驗。
還是老問題,系統提供的息壤材料製作工藝是基於9527母星環境條件總結出來的。
所以鍾成不能像最開始使用鈣插層石墨烯材料製作工藝那樣直接使用,這個錯誤他不可能犯第二次。
他必須在量產前提前總結出適合藍星環境條件的製作工藝,減少製作難度,降低製作成本。
他和劉玉柱二人又開始了枯燥的試驗過程,其實就是試錯過程,他希望這是最後一次了。
只要開發出光子計算機,並且效能達到他的預計目標,這些枯燥的試驗就可以放到光子計算機中來模擬進行,速度先不論,至少不用人來全程跟蹤。
他們就可以一邊等試驗結果,一邊進行其他工作,而且節省的試驗費用非常可觀。
但這樣的以光子計算機技術構成的超級計算機運算速度,至少要是目前的超級計算機的100倍以上,才具有意義。
不然等一個試驗結果要幾年幾十年, 還不如直接進行人工試驗了。
息壤材料是鈣插層石墨烯材料完善版,具有真正的超導效能,而後者只是一種過渡性材料,利用鈣原子的大質量作材料的基石,不僅製作工藝條件簡化了,製作成本也大幅減小。
鍾成在試驗過程中進行了估算,息壤材料的製作成本是鈣插層石墨烯材料的10倍以上,如果考慮後者大批次生產帶來的成本下降,是12倍左右。
因此息壤材料短期內是無法替代後者進入民用市場,只有在不太考慮成本的軍用領域或科研領域使用。
但息壤材料的效能卻是後者無法比擬的,超導材料的神奇特性不說了,就是使用的環境條件也大幅下降。
從鈣插層石墨烯材料的零下80攝氏度和150倍標準大氣壓使用環境條件下降到零下30攝氏度和50倍標準大氣壓。
雖然還沒達到常溫超導體的要求,但已經接近了目前超導科技的最高水平,而且可以大規模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