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大國重工:崛起> 科普:可控核聚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科普:可控核聚變 (1 / 2)

(不喜歡或者已經是很瞭解相關知識的讀者可直接跳過這一章)

核聚變是兩個較輕的原子核聚合為一個較重的原子核,並釋放出能量的過程。

自然界中最容易實現的聚變反應是氫的同位素——氘與氚的聚變,這種反應在太陽上已經持續了50億年。

可控核聚變俗稱人造太陽,因為太陽的原理就是核聚變反應。

核聚變反應主要藉助氫同位素,核聚變不會產生核裂變所出現的長期和高水平的核輻射,不產生核廢料,當然也不產生溫室氣體,基本不汙染環境。

人們認識熱核聚變是從氫彈爆炸開始的。科學家們希望發明一種裝置,可以有效控制“氫彈爆炸”的過程,讓能量持續穩定的輸出。

核能包括裂變能和聚變能兩種主要形式。

裂變能是重金屬元素的原子透過裂變而釋放的巨大能量,已經實現商用化。

因為裂變需要的鈾等重金屬元素在地球上含量稀少,而且常規裂變反應堆會產生長壽命放射性較強的核廢料,這些因素限制了裂變能的發展。

另一種核能形式是目前尚未實現商用化的聚變能。

地球上的能量,無論是以礦石燃料,風力,水力還是動植物的形式儲存起來的,最終的來源都是太陽。

礦石燃料是由千百萬年前的動植物演變而來的,而動植物(無論是今天的還是以前的)的能量最終是要來源於食物鏈底端的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儲存的太陽能。

風的起因是由於太陽對大氣的加熱造成的冷熱不均。

水力的勢能一樣要靠太陽的加熱使處於低平位置的水體蒸發,上升,再以降水形式被“搬運”到較高位置,從而形成勢能。

因此,無論人類利用這其中哪一種能源,歸根結底都是在利用太陽能,而太陽的能量則是來源於核聚變。

所以,人類如果掌握了有序地釋放核聚變的能量的辦法,就等於掌握了太陽的能量來源,就等於掌握了無窮無盡的礦石燃料,風力和水力能源。

一些人鼓吹的現代工業將因為沒有能量來源而走向滅亡的觀點也就破產了。

因此,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當之無愧地被稱作“人造太陽”。

我國在可控核聚變技術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即將開始執行的EAST反應堆是世界上第一個達到實用工程標準的反應堆,如果能夠成功執行,那麼,可控核聚變的商業發電的時日就不遠了。

名詞:託卡馬克裝置

託卡馬克裝置是可控核聚變的核心裝置。

可控核聚變最大的難點在於,核聚變時高達上億攝氏度的反應體放在哪裡?

迄今為止,人類還沒有造出任何能經受1萬攝氏度的化學結構,更不要說上億攝氏度了。

這就是為什麼一槌子買賣的氫彈已經制造了50年後,人類還沒能有效的從核聚變中獲取能量的唯一原因。

人類是很聰明的,不能用化學結構的方法解決問題,我們就用物理的試驗一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