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遠笑道:“在下正有此意,那就恭敬不如從命。”
何家三兄妹慷慨應允下來,四人吃過了飯,便一起上路往青城山去。
四人縱馬在路上走著,聶遠走在最右,最左的那小妹何問雨同她身邊的二哥何問雲悄聲說道:“大哥也忒好客了,那姓聶的也不知本事怎樣,待會動起手來,別是個出工不出力的。”
何問雲道:“大哥還要找二三十人一起助拳,料這一人也不礙什麼事。”
他們說話聲音雖小,奈何聶遠自一場大傷以來感官敏銳,都聽入了耳中。他暗自一笑,倒也不甚在意。
沿路上何問風拜訪了幾家山莊,尋來了一群老友,又在青城山下先後撞見十餘個零零散散要上山挑戰之人。眾人紛紛加入這挑戰隊伍當中,都說要去見識那劍痴本領。
上山途中,何問雲看看周圍一群各色人士,心裡想道:“那劍痴雖說不限人數,但我二十多人一哄而上,總是以多欺少,就是贏了也沒甚麼好聽。到時還是一一比試,二十多人裡,總有一兩個比他厲害的。”
卻說眾人一路打聽,聽說那劍痴八子在一座名叫“劍峰”的山頭之上。眾人按著指示七繞八轉,繞過了一眾大大小小的道觀,往人跡罕至的偏僻處而去。
拐過一道山溝,卻見這邊山嶺更加險峻,層層環繞,青翠遍佈,山頭如同一座雄關巋然佇立。
又走不遠,眼見山迴路轉到了盡頭,卻又無路可走,何問風不禁罵道:“媽的,故弄玄虛,哪有什麼劍峰?我看以前上山挑戰的,多半是差點摔死,才說‘哎呦呦,多虧老天爺手下留情’。”
一行人走得疲累,早有數人跟著連聲抱怨。這時眾人忽然聽得一聲哈哈大笑道:“連‘劍路’都尋不見,還上什麼‘劍峰’?”
這聲音蒼老而有中氣,彷彿從四面八方傳入每個人的耳朵,眾人四面探頭,半天猶沒分辨出是什麼人在說話。
聶遠只覺得這聲音十分熟悉,順著山勢往遠處一看,卻見離自己一行人一里開外的山間,正有兩個老者牽著毛驢慢行。
他二人走得雖然緩慢,還牽著一頭毛驢,但在陡峭曲折的山腰上,竟然如履平地,讓聶遠大為吃驚。
聶遠拍拍何問風,指向那兩個老者道:“彼處似是有路,不如跟隨而上。”
眾人順著聶遠所指張望到那兩個老者,看著嶙峋陡峭的山路,都驚得目瞪口呆。聶遠上前探了探路面,果然見得蒼翠之下,有著一條一人寬窄的羊腸小道。
聶遠隨即沿著這小道往上行走,眾人也排成蛇形長隊,一一跟隨在後。一行人走在這濃密的山林之間,辨不清來路去路,只覺腳下愈來愈加陡峭,輕功欠佳之人只好手腳並用趴伏於地,方才不致墜落。
如履薄冰地爬了許久,山間的青翠顏色漸漸減少,再看四周,竟似有云霧繚繞,蔚為壯觀。
一行人過了這片雲霧,眼前又出現了一段石階。眾人拾級而上,聶遠率先到得臺階盡頭,便即豁然開朗,看見了大片平地。平地正中是一條土路,土路兩邊各有一排長劍插在土裡,露出半截,指向更為深邃之處。
聶遠走在最前,似乎隱隱約約看見那兩個老者牽著驢的背影往深邃處去了,大聲叫道:“老前輩,請留步……”
前面的老者並不回應,只剩聶遠的聲音迴盪在雲間。
聶遠再環視四周,卻見路旁插著一個小木牌,如同人的墓碑一般。上面寫道:“修煉之中,使廢凡劍八十八柄,皆插於路側,號為‘劍路’。”
這時何問風已經招呼眾人都上到了石階盡頭,何問風隨手從路旁拔出一柄長劍,那長劍果然已經鏽蝕的不成樣子。
何問風胡亂揮動兩下,扔到一旁,對眾人說道:“‘劍痴’那廝好不狡猾!先讓我等爬山使得沒了力氣,他可佔盡便宜。”
二十餘人在這石階之上歇了半晌,又一齊啟程往深處走去。卻見路旁每隔五步便插了一柄鏽劍,未走多久,兩列鏽劍匯於盡頭,這盡頭卻赫然有一個土坑,裡面堆著大堆的殘劍斷劍,或是隻剩一個劍柄。
同樣有一個木牌豎在旁邊,寫道:“比拚之中,斷青鋒寶劍一百八十八柄,皆埋於此地,號為‘劍冢’。”
眾人無不為之驚歎不已,何問風卻不屑道:“裝神弄鬼,不敢現身,想讓我等不戰自退,老子偏不上這個當。”
眾人繞過“劍冢”,又繼續往深處走去。又未走了多久,最後到得一處山崖,除了眾人來路,山崖三邊皆是萬丈深淵,深淵對面的山嶺如利劍嶙峋。
此處樹立了一塊石碑,上面只寫了“劍峰”兩個大字。石碑上又刻著一行小字寫道:“今朝離去,已戰二百八十八場,皆勝,沉各路名劍二百八十八柄,號為‘劍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