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榮義父郭威本是他姑父,與其並非血親。眼前這李重進,便是郭威四姐之子,郭威外甥是也。
柴榮想起這段關係,心中大喜,迎上前道:“柴某幼年時曾見過李兄弟,不想多年不見,李兄弟變得這般英武。”
李重進謙和道:“久聞不如一見,柴兄弟才是如此啊!”
這兩日黑雲看護著李沅湘,到處阻她拋頭露面,她也生著悶氣閉門不出,此時也恰好不在。
柴榮將聶遠和柴嫣與李重進和韓通一一引見,眾人見過,柴榮又和店家說好將韓通打砸之事私了。索性又算到黑雲頭上,將整家飯館包了下來。
柴榮又讓店家上了好酒好菜招待兩人,酒過三巡,談天說地,柴嫣和聶遠雖沉默寡言,但柴榮三人倒是頗為投緣。
談笑之間,柴榮得知李重進這些年來在軍中歷練,如今已經回到郭威帳下相助。又知韓通自高行周兵敗之後,只好暫且蟄伏,又被高行周調到郭威身邊聽用。
柴榮見他兩人都通曉武略,胸有大才,也為義父欣喜。眾人坐了許久,柴榮見他兩人有疲憊之色,便對他兩人道:“兩位風塵僕僕遠道而來,且先落落風塵……”
韓通性子頗為著急,說起正事,連忙打斷柴榮道:“不可不可!郭將軍囑咐儘快尋到公子,我們路上已經耽擱了許久,千萬不敢再落腳了。”
柴榮奇道:“不知如此匆忙,所為何事?”
一旁李重進從懷中拿出一封通道:“這是舅舅親筆,柴兄弟看了便知。”
柴榮道聲:“多謝了。”接過那信,卻見上面用朱漆封印,寫著“榮兒親啟”四字。
柴榮拆開信封,拿出信紙,心中默唸道:
吾兒:
南下數月,為父常念。
自晉軍結連契丹南下以來,兵勢不利,大廈傾頹。為父無力挽救,又常念大志未成,不敢殞命,故屈身於晉王之下,無奈之舉也。
然晉王稱臣於契丹之主,以父禮事之,天下人無不汗顏。今人心擾動,四方義軍蜂起,晉王之治中原必不能長久。
晉王能敗唐軍,一賴契丹之襄助,二賴其帳下大將金刀王劉知遠劉將軍之力。劉將軍常為晉王屈膝於契丹而忿忿,有恢復中原之志,怎奈帳下無人。
以為父之察,知遠此人非末帝之流,亦非晉王之輩。如今晉王帳下諸將,唯知遠威望最高,兵勢最盛,又以知遠最曉大義,為父亦蒙其起用,託身於麾下。
知遠眼下雖韜光養晦,但必有起兵光復中原聲威之時,此建功立業之機也,吾兒可速歸!
此外你姑母近日歸來以後,病情愈重,不能下床。她常念及嫣兒,你當儘早帶來相見,以解她相思之苦。切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