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璇大叫一聲:“金刀換掌十六刀!”話音未落,十餘名小僧齊聲吼道:“嚯!”一齊將手中戒刀木棍扔向黑袍客頭頂。
眼見得十六條戒刀長棍如雨點般落下,黑袍客正要揚劍格擋,誰知智璇竟突然起步冒著刀雨飛躍而來。
眾僧無不瞪大了眼細細觀看,卻見智璇在落下的戒刀之中閃轉騰挪,快如閃電,撥、打、踢、勾、點、撩、挑、拐、頂、碰、擺,刀不沾身,穿梭自如,盡數將戒刀木棍撥弄地朝向了黑袍客方向飛去。
“金刀換掌功!”增長天王不禁驚撥出聲道。
普清大師點點頭道:“智璇大師這一招正是少林派七十二藝中最為精妙的金刀換掌功。”
持國天王也大為驚歎道:“我聽聞這金刀換掌功共有八層,分別是兩、四、六、八、十、十二、十四、十六刀。能做到在十六柄懸掛的鋼刀下閃轉騰挪、應對自如,想必智璇大師早已練到了最高層,至少下了二十年苦功!”
多聞天王也慨嘆道:“非但如此,智璇大師不僅刀不沾身,更是能引其攻敵,實已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我看從此以後,這金刀換掌功便有了第九層!”
其實金刀換掌功在十六柄懸掛的刀林中修煉,原意並非以戒刀攻敵,不過是以空中的一柄柄戒刀鍛鍊修煉者的手、眼、神、步之靈活協調。而智璇還能引其攻敵,確實稱得上上了第九層臺階。
再說當下十六戒刀長棍一起襲來,黑袍客大喝一聲,手中長劍驟然一聲尖鳴,震得群僧耳膜一陣刺痛。隨即眾人只見一襲髒亂的黑袍之間一道劍影閃爍不定,轉眼之間,十六長棍戒刀盡皆被打落在地,環布黑袍客四周。
刀棍落下的兔起鶻落間,智璇掌力忽至。饒是黑袍客御劍自如,卻不曾留意到漫天刀雨之下,智璇竟仍能逼近身來。
黑袍客連忙沉劍阻擋,卻聽“噹啷”一聲脆響,長劍已被掌力打成兩段。被殘餘掌力打到胸口,黑袍客只覺胸口一淤,“噗”的吐出一大口血來。
四大天王趁機飛身上前,黑袍客趔趄兩步,正要向一側後退,增長天王已一伸大劍刺來,黑袍客只得忍痛向另一側閃身,多聞天王又撐傘逼近。廣目天王在黑袍客正後心一甩長蛇,直撲向黑袍客臂膀。
這電光火石的一剎那間,黑袍客眼見得無路可走,又覺五臟錯位一時劇痛無比,不敢運功,只得拄著斷劍半跪在地,嘴角尚在淌著鮮血。
“接蛇擋劍!”聶遠突然在一旁叫道。
黑袍客聽得此話眼前一亮,一伸斷劍刺向那長蛇,長蛇趴上劍身,兔起鶻落間已經順勢緊緊纏上了黑袍客右臂,又朝他脖頸盤旋而來。
黑袍客只覺臂膀一陣涼滑之時,朝增長天王一橫臂,增長天王劍至半空,果然怕傷了廣目天王愛蛇,只得停住。
聶遠隨即又叫道:“傘面祛蛇!”黑袍客聞言側身一靠,正撞上迎面而來的多聞天王鐵傘之上。那蛇正要下口咬住黑袍客咽喉,突然被撞得眼冒金星,黑袍客趁機抓著它七寸,一把將其甩出了十幾步外。
此時增長天王腳步微動,智璇手上未動眼神微變,持國天王左手已按住了琵琶弦,這些盡皆被聶遠看在眼裡。他心念一動,放聲叫道:“傘逼、劍來,鐵琵琶、金剛掌。”
四僧招式已出到一半,一時盡皆被聶遠點破意圖,心神驟然慌亂起來,手上也慢了半分。
黑袍客趁機朝蛇已離手的廣目天王刺去,那柄斷劍在他手裡竟也被逼出一分劍芒。廣目天王連忙後退,這當頭黑袍客一個翻滾,從他面前閃出包圍。
方一閃出,黑袍客強自站起,他逼出劍芒這一招也是虛晃,卻牽連了他身上傷勢。
普清方丈舉禪杖上前喝道:“聶少俠!你是名門正派弟子,為何袒護邪魔?”他在旁見得聶遠竟能瞬間看懂五僧出招意圖,只道是他深知佛門武功,心中早已在暗暗吃驚。
其實聶遠並非博覽天下武功,只是普通人都是意動而身體隨之,而聶遠此時卻看清了群僧出招前的每一個意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