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北蠻大軍叩關這件事,惠陽帝那邊總算找到機會表示繼承人的位置先不著急,還是給北蠻一個教訓最重要。
這才轉移了宗室和大臣注意力。
並且私下繼續努力造人。
一時間,眾大臣倒也能算齊心協力了起來,特別是武將勳貴們更是積極的不得了,畢竟天下承平好幾十年,文官們都快囂張到騎他們頭上作威作福了。
這可是難得的立功表現機會。
然而還沒等他們商量出到底由誰來帶隊,新的訊息就又傳了過來,一是北疆那邊已經成功防守住了北蠻的衝擊。
甚至於還成功殺敵三千。
二就是有十萬北蠻大軍繞過了北疆防守,直接從冀北走廊那邊突圍入關。
那邊幾十年前防守還行,可如今都快成商道了,防守力量加起來也不足一萬,對方繞道上千裡破關,相當正常。
比較危險的是北蠻從冀北走廊入關之後,他們就陷入了無險可守的境地。
甚至於直接威脅到了京城安危。
至此,京城這邊才總算絲毫不敢耽擱的趕緊調遣幾位將軍出擊,同時命令沿途駐軍配合之類,必須把北蠻攔住。
然後他們毫不意外的失敗了。
因為這次出征的都是年輕一輩的將軍,他們平日裡最多也就剿過匪,根本沒有跟大規模軍隊對抗過,與北蠻軍作戰,說句紙上談兵,是一點的不過分。
況且幾十年和平。
國家早已武備廢弛了。
至此,朝廷才慌張起來。
並不得不請老將出馬,力挽狂瀾。
同時下旨調動一些離得比較近,同時本身也還算有經驗的駐軍支援,除此外甚至還命令北疆守軍調遣士兵回援。
制定了關門打狗,圍剿計劃。
總體來講就是惱羞成怒,想要竭盡全力的將北蠻十萬大軍都留下來,這麼一來的話,對方怎麼著也得元氣大傷。
至少二三十年內不敢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