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進自身的同時,也進軍網路文學行業,絕對不能讓諸天文學網一家獨大,即便是為了以後與諸天文學網進行合作,增加自身的話語權,他們也必須進軍這個行業,並且佔據一定的份額。
因此,會議一結束,他們就立刻開始大批次的聯絡作者,收集歸籠雜誌社目前庫存的,和過去曾經發布過,刊行過的,為過段時間開設獨屬於他們公司的網路文學網站,提前做好準備。
相比較於別人,在這一點上。
他們還是佔據優勢的。
其他行業的人想要進入這行分一塊蛋糕,首先缺少的就是作品和作者,但是他們公司主要運營的專案就是文娛行業,旗下十幾個雜誌社,簽約的作者不多,可是有聯絡的作者不要太多,堪稱經典的不一定有多少,但普通能看的,幾千本還是能輕鬆拿出來的。
而幾千本已經夠撐一段時間了。
然後他們完全可以繼續聯絡作者供稿,或邀請作者入駐他們的文學網站。
相比較於連個出版社都沒有的諸天文學網,他們的優勢還是有的,大多數願意走出版的作者,覺得出書才能算作者的,絕對會更願意入駐他們文學網。
最重要的是,等作者讀者多了。
他們完全還可以再弄個票選。
優秀作品弄到雜誌上連載,應該也能間接的增加作者數量以及雜誌銷量。
與此同時,其他大呼狼來了的雜誌社之類的文學企業,也有做了同樣的選擇,進行改革創新,進入了網文行業。
但更多的其實還是無可奈何,還是隻能隨波逐流或者努力改進改進自身。
因為並不是所有雜誌社都隸屬於一家大型公司,旗下有十幾家雜誌社,有些雜誌社可能就單獨一個雜誌社,只運營一兩本雜誌,這樣的雜誌社並沒有足夠的資本作品作家之類參與分一杯羹。
還有些銷量本來就差的,或者只是區域性的小型雜誌社,可能都沒意識到這個問題,又哪會有啥改變或焦慮啊?
於是沒過多久,丁雲就發現。
諸天文學網多了許多競爭者。
甚至有不少作者,都因為看重幾家大型文化企業創辦的文學網,擁有廣闊的出版渠道,鋪貨渠道和影響力,而紛紛跳槽,有些甚至直接違約跳槽之類。
好在丁雲的核心支柱是在於她從文化傳播系統書店裡面買來的那些作品。
那些作品的作者都不在這個世界當中,所有作品的上傳發表也都是丁雲讓人工智慧一手操辦的,所以他們別說跳槽了,就是有再多人的人出高資挖人。
那都是屁用沒有。
所以這些變化,雖然給丁雲的諸天文學網帶來了一定的衝擊,但總體影響並不大,損失的讀者數量也不是很多。
不過這也讓丁雲意識到,如今的紙媒還是擁有一定影響力的,大多數人也更信任紙媒,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被刊印到紙媒上面,而不是隻在網路傳播。
所以,她很快就開始收購快要倒閉的一些雜誌社出版社啥的,甚至於還開始收購一些小型影視製作公司之類的。
反正這些行業早晚都要涉及。
提前把框架搭起來不更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