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還是再多試試不同的東西吧。
也好心裡有點數。”
在若有所思的將黃金蘋果隨手放到桌上後,丁雲就繼續在家裡尋摸其他不怎麼重要,變成黃金也無所謂的東西。
準備繼續嘗試。
並且一試就是個把小時。
最後,她家屋裡多出了一瓶黃金礦泉水,一本黃金道德經,一枚由黃銅變成黃金的手鐲,一個黃金壽碗,一包黃金面紙,以及一整個,大型黃金啞鈴。
經過不斷嘗試。
丁雲很快就發現,同體積情況下黃銅變成黃金需要消耗的精神力最少,其次是熟鐵,就是製造啞鈴的熟鐵,再然後是陶瓷碗,最後的紙巾和道德經,以及礦泉水,需要消耗的精神力差不多。
都是需要耗費較多精神力的。
根據現今狀況,丁雲大致推斷出來的結果是,密度越大,同屬於金屬物質的東西,越容易變成黃金,與黃金關係越遠,同時密度也越小的東西越難變成黃金,所以才會耗費掉更多的精神力。
這麼一算的話,好像就又合理了一點,欠缺的物質是用精神力彌補上的。
至於這些東西變成黃金有啥變化?
手鐲啞鈴陶瓷碗,都是正常的變成了黃金所造,甚至就連啞鈴上的紋路啥的都是清晰可見,除了性質有所變化。
其他的跟原來一模一樣。
銅鐲子也是一樣。
陶瓷碗上面原本的花紋則是直接變成了浮雕,而且還是那種摸不出來,但是肉眼的確能看到文字和花樣的浮雕。
特別精緻的樣子。
礦泉水的變化就有些差異了,它不是整體變成黃金,而是外面的塑膠瓶子變成了黃金,蓋子還能夠正常擰開,然後裡面的水都變成了特別細小的金沙。
奇奇怪怪的,丁雲也說不清原理。
至於道德經和抽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