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淵進組之後,整體拍攝並不是特別順利,一來他不是科班出身,本身幾乎沒有經歷過演員的基本訓練,更別說有什麼高超演技了,二來就是他沒遭受過校園欺凌,不知如何演繹那種感覺。
要不是他演被打時的驚慌害怕和表露出來的疼痛感,真實的不能再真實。
導演那邊都想換人了。
好在張導這個大導的名聲也不是白來的,除了拍攝方面特別有能力之外。
教演員的能力同樣相當不錯。
經過他幾天魔鬼式咆哮教育後,張淵的演技可以說是突飛猛進,沒多久就勉強合格,能拍出張導滿意的片段了。
有時候吧,有些大導演之所以能成為大導演,除了本身拍攝能力,對劇情的把握能力相當不錯之外,對演員的極端苛刻也是他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多數人並不是真的榆木腦袋,即便是對演技一竅不通的,在經過幾百幾千次的鍛鍊磨合,以及重複拍攝之後。
多少也能把握些精髓。
拍攝出相對合格的影視片段。
更別說大多數大導演挑選角色的核心根本就不在於演技,而是在於與角色的契合度了,有些出名的戲骨為什麼脫離了某位導演,脫離了特定角色之後。
演技就拉胯的讓人不忍直視。
因為他們在某部電影或者電視劇裡演的出彩,不是天賦有多好,而是導演能力強,是導演發掘出了他們與角色的契合點,自己演自己能不生動靈活嗎?
如果出現導演壓不住演員。
或者演員根本不在意導演的局面。
那能拍出好電影才是見了鬼。
現在想拍出好的作品,只有兩條路子,一個是大導演,有能力不自傲,能壓得住場子,沒有演員敢不聽他的話。
然後再精雕細琢的磨些年。
那大機率能出好作品,就算不至於特別好,至少合格良好啥絕對沒問題。
再不然就是有能力的小導演,找些同樣有能力沒名氣的小演員,大家願意一起吃苦,為夢想奮鬥啥的,那也有一定機率拍出不錯的作品,賺不賺錢的暫且不提,但至少口碑上應該不會太差。
當然了,前提是不能文青,不能搞藝術,不能想當然新增自己的想法,就老老實實的拍攝一個好的故事就行了。
脫離群眾,太曲高和寡,你再藝術也沒用,最多得得獎,自己得瑟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