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話他也不好說的太清楚。
對一個作者說,讀者就喜歡你的陰陽怪氣,總感覺怪怪的,不像啥好話。
所以他只用尖銳深刻來形容。
並且還特地點明,要跟先前專門針對那些假的氣功大師,差不多的評論。
而丁雲,其實是沒聽出他深層次含義的,但反正降低稿酬的事她提了,對方沒同意,那這件事自然就算了唄,至於增加欄目這種送錢的事,丁雲也不覺得有多麻煩,所以她便立刻應了下來:
“哦,是這麼回事啊,沒問題。”
“那就好,那就好。
我們過段時間就把收集到的那些案例都寄給你,你最好多寫點,畢竟我們這是日報,更新頻率還是需要保證的。
要是不一次多發點稿子給我們。
萬一郵寄路上稍微耽誤了點事。
專欄那塊就沒法印了。”
“我懂,跟走進科學專欄一樣!”
兩人就此事又稍微討論了一會,張主編才突然反應過來,追問了丁雲句:
“對了,小丁老師,我剛剛記得你好像跟我說,你也有點什麼想法是吧?
你有什麼想法我們儘量滿足!”
“哦,是這麼回事,我想在我的那個小專欄裡面,擴充一段我自己的研究成果,不一定每一期都有,不知道你們日報那邊,方不方便替我刊登一下。”
丁雲想要增加點內容,倒不是說擔心日報那邊的銷量,她主要是還想進一步提升自己這個筆名的影響力,光靠走進科學小科普可沒辦法一直維持熱度。
更別說繼續提升影響力了。
最重要的是,丁雲覺得有這麼個渠道,不用那不白不用嗎,萬一她能靠著這個筆名直接完成目的呢,那不省得她努力當學霸,十年如一日的搞研究嗎。
雖說搞研究做科學家很偉大。
但日常生活確實沒那麼舒服自在。
如果能有其他渠道,更加輕鬆的達成目的,丁雲當然也不想費事,她又沒有受虐傾向,能做鹹魚躺平誰不想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