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內城,皇宮朝天大殿內。
剛剛登基不到五年的御道帝,正一臉憤怒的站著大聲斥罵官員無能,百姓不知好歹,竟敢起兵造反,大逆不道。
先前雖然很多官員,藩王世家手裡都握有不少兵力,但至少他們只是握有兵力,本身並沒有起兵反叛,依舊還在遙尊他這個皇帝,下一些不怎麼損害他們根本利益的旨意時,他們也會執行。
這種日子御道帝雖然覺得憋屈。
卻總歸還能勉強忍受。
可如今再次有人大規模反叛,無疑讓他立刻就想起了,十幾年前那些個地方官員,世家和藩王,是靠什麼積攢下的現在這份勢力和兵力,靠的不就是當年大量農民叛亂,大量流民,朝廷無力鎮壓,只能放權,才讓他們壯大的嗎?
現在叛亂一起,朝廷無力抵禦。
自然還得繼續倚仗他們。
甚至於再一次給了他們擴大勢力和兵力的機會,這必然會增長他們野心。
而當人的野心膨脹到一定程度後。
到時會發生什麼就很難說了。
只要有一人稱天子,即便只是那些亂民中有人稱天子,那也意味著大乾皇權的徹底崩潰,野心家們將再無畏懼。
現在那些有權有勢有兵的世家藩王們之所以還願意尊他這個天子,無非就是知道野心家實在太多,同時也不想做這出頭櫞子,都等著別人出頭,他們隨後而上,大展拳腳,開拓一番偉業呢。
這場叛亂無疑就有可能成為引子。
御道帝他正是因為很清楚的認知到了這一個問題,所以才會如此的憤怒。
幾乎無法控制情緒的憤怒。
他已經預感到自己可能會成為亡國之君了,可他既不能說出來,也無法力挽狂瀾,除了無能狂怒,又能奈何呢?
而百官都沒說話,直到他歇下來。
這才開始紛紛或表態,或提議。
說的都是些老話套話,提的建議也都是些無功無過,或者為自己背後所倚仗的世家,爭取更大的權力,只隨便這麼聽聽,御道帝就知道沒救了,在場百官就沒一個是為他著想的,他手裡又沒什麼兵權,聽從擺佈,指不定還能多活幾年,活到天下崩壞,要是妄想從百官手裡奪權,怕就見不到下個月太陽了。
所以最後的最後,御道帝他也懶得跟百官們爭論,費腦子思考該如何破局了,無解之局再怎麼費腦子也破不了。
直接甩下句讓他們自己斟酌著辦。
便退朝離開了。
等他一走,那些官員們才算是真正的徹底放開了手腳,不同勢力之間吵鬧的更為厲害,有些武將甚至打了起來。
可這又如何呢?
御道帝已經徹底躺平不樂意管了。
愛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吧。
他與其費那精力吃力不討好,還不如趁著國家沒有徹底崩潰的這幾年享受幾年好日子,到時候即便死了也值了。
總比殫精竭慮亡國而死要好。
而他這一躺平,整個朝政體系無疑就更為混亂了,各種政令的下達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