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丁雲相信,以那些機器人和採礦裝置的先程序度而言,應該還是能趕在被人發現之前,把好東西給挖空的。
剩下中低檔次的各類礦物。
反正也賣不出什麼高價。
留著權當是保障可持續發展了。
這樣一來,採礦速度無疑還能再加快許多倍,徹底暴露的可能就更低了。
……
再說京城。
隨著明輝帝妥協,緊張了半個月的京城總算重新恢復了原先的秩序, 同時最開始慫恿此事的那些人,基本都知道了事情的結局,是明輝帝也無能為力。
私底下他們雖然很好奇。
但明面上可沒人敢在這時觸黴頭。
所以大家很快就裝聾作啞起來,權當沒這回事,沒誰敢主動提,主動問。
京城可以說在沒兩天之內。
就重新恢復了歌舞昇平。
然而明輝帝心口憋著的那股氣卻還沒有發洩出去,最近幾天在朝堂上跟個爆竹似的,幾乎是一點就著,連擁有聞風而奏,奏錯了也不會被懲罰特權的言官群體,都有好幾個被打了三十大板。
找各種藉口打。
還沒有人敢求情啥的。
眾大臣一看這情況,都覺得不能繼續這樣下去了,再這麼下去,誰知道皇帝下一次發火會不會遷怒到自己頭上。
所以他們在私下協商一番後,都覺得恐怕得見點血才能讓明輝帝瀉瀉火。
至於用什麼人見血。
天牢裡面不就有批現成的呢嗎?
反正早晚要死,還不如提前給他們做貢獻,讓他們之後的日子好過些呢。
於是,商量好的第二天。
就有大臣上奏表示,過段時間會有批死囚要押送進京城,關押到天牢,到時候天牢的地方恐怕會有些緊張,詢問可不可以把太子屬官關押到其他地方。
比如說關押到大理寺。
他的真實想法肯定不是說要把太子屬官換個地方關一下,他主要是提醒明輝帝,還有一大批太子屬官沒處理呢。
因為這件事並不需要反覆提醒,所以那位大臣上奏完後, 並沒有任何人附和,但大家全都沉默著等明輝帝反應。
期待著他能如他們預料那般反應。
而明輝帝聽大臣提及太子屬官,這才想起天牢裡還關著這麼一批人,再一想到自己的兒子,也就是太子,都已經死了四十幾天了,陵墓都快封起來了。
內心不由升起一股悲痛之意。
俗話說得好,人死為大,隨著太子死亡,明輝帝對太子的忌憚不滿,早就已經消散一空,反倒是比較美好的回憶越來越深刻,甚至偶爾還午夜夢迴幾十年前,記起太子出生時的可愛,年幼時撒嬌,入學後像個小大人似的裝冷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