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不適合放大的,或者說放大倍數要適當調控,只能稍稍放大,不能放太大的,主要是在於蘿蔔之類的東西。
因為蘿蔔放大了擔心會有空心。
不過具體是不是,還得等前段時間種植的那批蘿蔔徹底長成,才能確定。
至於比較適合放大的物種。
那當然就是西瓜、聖女果啥的。
而且這方面,丁雲她也不是隨便挑的,像那些本來就比較大,皮還比較厚的西瓜,是根本沒有放大必要的,丁雲放大的主要是那種皮特別薄,稍微不小心就裂開,個頭不大,十分難以運輸。
但口感也超級棒的西瓜。
這種西瓜稍微變大一點,皮也稍微厚一點的話,運輸起來不就方便些,不用擔心根本出不了田地,沒法賣了嗎?
至於聖女果,現在市面上賣的那些本來個頭就小,皮還很厚的,自然也是沒有放大的必要,放大的主要是外皮很薄,熟透了很容易爛,不太放的住,但是口味方面也確實超級濃郁的聖女果。
經過這麼一番分析,丁雲大概也總結出自己這個金手指比較適用於哪些水果了,無疑是比較適用於那些本來口感就很好,只是因為皮薄特別容易腐敗。
難以運輸的水果。
這些水果在放大之後外皮變厚。
反倒不是劣勢。
為了驗證一下自己的想法,丁雲特地跟她父母說了一下,然後就以進貨為理由,前往一些比較好吃,但難以往外運輸的水果原產地,親自購買了一些樹上熟的相應產品,並且將之放大品嚐。
然後她就發現,放大後的水果口感方面雖然有一些差異,但只要不放特別大,兩三倍左右的話差異是不明顯的。
但是放大兩三倍之後。
水果運輸方面難度就降低了許多。
至此,丁雲總算有了準確結論。
並且開始在全國各地,有針對性的租賃了一批土地,建成水果種植園,然後根據各地水土環境,篩選種植哪種優良品種,最後當然就是她對那些優良品種的種子進行放大,按照當初估算出來的大體比例放大,同時開始全面種植。
如此沒幾個月之後。
丁雲就收穫了第一批草本水果。
比如香瓜,西瓜,草莓啥的。
因為都是挑的特殊品種,就是過去很難離開產地多長時間的品種,所以口味上確實沒話說,遠勝市面賣的品種。
這些水果,一部分被她拉回了自己的店裡賣,剩餘大部分則是都被她放在網上賣了,經過這段時間的經營,她的門面和網店生意都挺不錯的,甚至於就連直營分店都開了不少,所以完全不用擔心出產的水果會沒地方賣,賣不完。
而隨著她這些水果賣出去,購買者的使用者評價也相當好,賣完還有人催下一批什麼時候到,上一次擔心不好吃沒買多少,現在想要再多買,都沒貨了。
怎麼形容呢?
使用者評價好到,有人都懷疑他們店花了多少錢買好評,這麼能吹彩虹屁。
甚至還有人直接吐槽起他們店。
明明沒買過產品,就說評價鐵定是在瞎胡吹,好評之類也都是花錢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