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您為何不嘗試著模仿呢?”
“那個丁雲的所作所為,其實基本都已經擺在明面上了,無非就是糧食和錢財這兩樣,您所能夠調動的糧食和錢財,難道還會遜色於區區一個糧商嗎?
只要陛下現在開始培養人手,模仿並且學習對方的話,不論那丁雲是有壞心思,還是以後不小心出現什麼意外。
陛下都有足夠的底氣接手維穩。
如此自然就沒什麼擔憂的了。”
暗衛首領不知道裕元帝是沒想到這點還是怎麼回事,但反正,他心裡是這麼想的,口頭上自然也就是這麼說的。
至於裕元帝,他還是在搖頭苦笑:
“有些事她做得到,朕卻做不到。
其實相類似的舉措,我們不一直都有嗎,允許各地府衙截留一部分稅銀和糧食,不就是為了讓他們在遇到災荒的時候能夠及時應對,可結果呢,結果不還是災荒時該發生什麼依舊發生什麼!
糧食更是不查不知道。
一查滿目都是貪腐虧空,用陳糧和米糠充當新糧,都已經算是有良心的。
她能對手下掌櫃夥計說撤就撤。
賬目稍有不對,便立刻處理。
可是朕卻做不到。
朝廷上下文武官員要平衡,世家寒門之間要平衡,勳貴和普通官員之間還要平衡,甚至皇室宗族,都需要平衡。
地方官所作所為又難以悉知。
地方瞞報更是習以為常。
我怕我就算模仿她現在的所作所為去學習,用不了多久,一切就又會變得跟如今朝廷一樣,表面看起來不錯,可實際運營實現起來,卻是桎梏頗多。”
當皇帝的在很多情況下,也不是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他們需要考慮的太多,需要平衡的勢力又太多,在解決罷免手下官員這方面,比起商人都不如。
商人只要查到點問題就能把手下掌櫃開了,甚至送交官府,但他這皇帝即便知道四王八公做了不少不法事,卻也只能先記著,等更好的時機對付他們。
這就是差距和現實。
以前他覺得,桎梏他大展拳腳的是他那個一直未曾駕崩的父皇,太上皇。
可如今他父皇駕崩了。
他才知道桎梏他的還有很多很多。
很多事,如果他不顧影響的話,其實是能做的,但是他卻又顧忌自己的名聲,所以這才變得不上不下,變得自縛手腳,這一點如果不能改變,他做的再多,最終也免不了被官員束縛住手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