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丁雲先前已經準備了整整十一年的時間,很多基礎產業之類也早就已經建設好了,甚至就連高產良種,各種化肥農藥,以及農業器械之類,都早在這十一年時間裡培育並且量產了出來。
現在需要的僅僅只是推廣而已,所以整體農業變革的速度無疑是很快的。
快到只花了三年時間,全世界各國糧食畝產就增加了五倍,幾種高產糧種的畝產量更是輕鬆過萬斤,牲畜飼養量增加十倍,糧食價格打了對摺又對摺。
就是穀賤傷農。
無數農民因糧價過低破產賣地。
然後丁雲又給他們提供工作崗位。
總結而言,就是丁雲在大規模的促進土地兼併,一方面方便將各種農藥化肥,以及農業器械賣給有錢兼併土地的人,幫助他們搞大規模農莊種植,既能提高具體畝產量,也能減少人力消耗。
一方面還能擁有大量勞動力,將那些勞動力收編進入工廠,促進工業化。
過程雖然有點殘酷,但這就是變革需要走的路子,更別說丁雲還極大地縮減了變革過程,好在她前期鋪墊的足夠多,前期的準備也足夠多,所以並沒有出什麼亂子,一份包吃包住的工作,足以將那些個失地的農民暫時安撫住了。
再加上糧價下跌,各種牲畜肉食的價格都在下跌,豐富的基礎生活物資和低廉的價格,足以讓他們在正常工作的情況下,靠一個人養活全家老小了,甚至日常生活比過去種田還要好上不少。
這不是說丁雲有多仁慈,主要是物資豐富了,生活就會感覺輕鬆和變好。
而這麼發展了沒幾年之後。
新的衝突便產生了。
舊貴族習慣性的不勞而獲,甚至於輕易掠奪別人家業,與那些新興的工廠主之間的矛盾逐漸不可調和,一些吝嗇工廠主與工人之間的矛盾也開始爆發。
熱武器的出現,更是讓舊貴族所豢養的那些武者逐漸的失去了原有作用。
部分有識之士已經能看出。
新的變局要出現了。
而丁雲則率先一步訂立各種有利於工人的規矩,比如說最低工作薪酬,日均最多工作時間,休息日製度,工傷疾病醫療保障,以及退休養老制度之類。
當然了,剛開始標準肯定不高。
但是相比較於其他工廠而言,已經算是破天荒的大好事了,可以說相關訊息一出,丁雲就在整個工人團體當中獲得了極大威望,她旗下所有工廠裡的工人,更是有了極強的凝聚性和集體感。
隨著丁雲這麼做之後,有點腦子的工廠主基本都選擇了跟進,畢竟他們很清楚,單純的工廠主身份是無法跟那些舊貴族掰腕子的,只有身後有數千數萬工人支援的工廠主才能跟舊貴族鬥爭。
不給點好處給工人,人家憑什麼跟他們這些工廠主站一起,只有讓工人與他們一起成為利益共同體,大家才能真正的萬眾一心,與那些箇舊貴族鬥爭。
從而爭取到更多的話語權。
甚至於爭取有利於他們的政策。
而之後,便是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的混亂了,可以稱之為變革期,權力轉移期,又或者社會制度變更期,從原有的舊封建制度向各種各樣,更加自由的新制度轉變,這個轉變並不一致,有些國家的君主更加柔和,願意接受改變,那麼整體的轉變也相對柔和一些,最多就是削減權力,有了些君主立憲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