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場危機同樣也是華坤超市的難得機遇。
危機之中,現金為王,誰手握資金,誰就更具話語權。
這段時間,華坤集團除了提前結清供貨商貨款外,還進一步鞏固與傳統供貨商的密切合作關係,並且悄咪咪的收購了八佰伴在澳門的幾家分店,將其更名為華坤八佰伴。
陸坤原本還看上了八佰伴在上海的分店的,只是搶不過上海第一百貨這個上海地頭蛇。
同時,陸坤也忌憚上海第一百貨掌握著的上海第一八佰伴的股份,即便拿下了日本人手裡的股份,將來雙方也有扯不完的皮,這才退而求其次。
他記得,上海八佰伴貌似是以中資為主的合資企業,想要實現獨資掌控,難度非常大。
孫博文自從將澳門八佰伴分店收購成功後,又打起了大中國區除去上海第一八佰伴外的其他分店,尤其是無錫、鎮江、馬鞍山、南京、南通等城市的八佰伴分店更是被他圈為併購目標。
但無一例外的這些收購計劃都失敗了,還被人家懟地滿頭是包。
最終,這些分店大部分花落江蘇華地集團。
倒不是華坤超市出不起價錢,主要是地方保護主義的問題,華坤集團目前在北方諸省的根基太淺,人微言輕,遠不如人家本土企業知根知底,看著順眼。
除卻與正大集團談判收購其旗下蓮花超市外,華坤超市也盯上了亞細亞商場等零售品牌。
只不過亞細亞商場這家企業的財務狀況太糟糕,相當一部分資產都是屬於劣質資產,因此需要多加調查篩選,才能甄別出具有前途的門店。
收購了澳門八佰伴分店只是起步,接下來接受並且將對方的門店與華坤超市融為一體,這才是關鍵工作。
底層員工現在不必大量更換,可收購來的企業,高層肯定是要換的。
不說全部踢走,大部分肯定是要下臺的。
而這就需要華坤超市這邊填充了,因而不少人都得到難得的機遇,就此升職加薪。
後續其他超市、大賣場品牌完成收購後,同樣要歷經這一波操作,保證華坤超市對新加入分店、賣場的掌控力。
下午的時候,市場部總監徐志強一臉疲憊的走進陸坤的辦公室。
“陸總,現在還只是接收幾家大型門店,咱們的人手就已經捉襟見肘,再往後......”
雖說華坤超市歷來注重人才梯隊培養,但這次大擴招,一下子購入數十家上百家門店,人手壓力的確不輕。
“挖人!”陸坤思忖片刻道,“如今經濟形勢不好,同行的優秀人才,咱們得積極的向他們丟擲橄欖枝。尤其是東南亞那邊,先期還是從那邊招聘管理人員比較合適。”
語言文化差異是個大問題。
華坤超市自身的人才隊伍裡,對東南亞文化了解透徹的並不多,如果貿然塞一大堆人過去,在本就新易主的情況下,容易軍心不穩,造成無法平穩過度。
是的,正太集團已經正式向華坤集團的收購提議表露興趣,如果不出意外,明年二三月份就可能正式簽訂合同,目前雙方的主要爭議只在價格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