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重生野火時代> 第五百二十七章 【未來屬於中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二十七章 【未來屬於中國】 (2 / 3)

天氣開始變得燥熱,藍天白雲、豔陽高懸,人總是懨懨的,不愛動彈。

嚼了一塊薄荷糖之後,陸坤翻看著好幾本資料,對照著自己寫下整本書的大綱標題,不斷地在資料書上做標記。

陸坤將自己的第一部著作取名為《未來屬於中國》,開篇第一句話便是‘中國人的崛起不是災難,是給全世界帶來安定’。

事實上,早在1972年,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就曾做過大膽的預測:過度化的工業化道路已經陷入僵局,重視農業與工業平衡的中國的‘中道’才有將來;以中國為核心的東亞如果成為一體,這個東亞共同體將會成為未來世界的中堅力量。

當然了,湯因比也做出過很多其他預言:【以中華文化為主的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相結合,將是人類最美好和永的文化】、【人類想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的問題,必須要到中國控制思想和大乘佛法中汲取智慧】、【19世紀是英國人的世紀;20世紀是美國人的世紀;而21世紀就是中國人的世紀】。

所以,湯因比的歷史觀點只會成為陸坤的一個借鑑方向,而不是不假思索地全盤照搬。

挽起窗簾,讓暖烘烘的陽光照射到辦公桌上,陸坤重新規劃整本書的大綱標題:

第一章:古代中國的大一統文化思想

第二章:世界的重新組合與中國文明(二戰及二戰過後)

第三章:冷戰之思考與全球化時代的到來

第四章:當代中國與世界頂尖強國的差距

第五章:年輕中國的覺醒

第六章:未來屬於中國

如果像《中國可以說不》一樣,不講邏輯,全憑狂想,瞎雞兒寫,陸坤完全可以讓南國經濟日報的主編代筆,五六個編輯校訂,做到一兩個月出版。

但這沒有絲毫意義,將來說不定還要被查出來請代筆,臉面全無。

古代中國的大一統比較好寫,陸坤花了小半個月就把第一章6萬餘字寫完了。

儒教的政治思想(世界大同)就是古代文化最典型的代表。大同世界是在2000年前的儒教經典《禮記》中提出的,在此後的2000餘年裡,中國歷史上多次表現出對大同世界的憧憬。

這種大同思想正是煥發中國熱情的根本動力之一。

儒家思想作為統一中國的偉大源泉,表現在‘政治為民’的思想上,強調‘仁者無敵’。

與此同時,老莊的思想傳統也會對現代化中國建設起到建設作用,重視自然、進行畜農業與工業平衡的經濟形態建設,才是真正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老莊思想包含一種自然法則思想,它是懷著信仰之心、順應自然的生活,而不是動輒‘人定勝天’、‘征服自然’、“我必逆天”。

而在古代中國文明的動盪時代,外來佛教與中原文化的融合發展,也是中國古代文明的一極。

大乘佛教,中國的淨土宗和禪宗紮根於民眾之中的影響甚至尤甚於道家,佛教在衰微以後仍然長期影響著中國文化。

可以說,以儒教為中心,同時儒、佛、道三種思想渾然融合,是古代中國文明的主體,在直至今日的中國文明中依舊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

陸坤是跳著寫的,寫完第一章之後,直接就跳到第五章了,因為前面需要查的歷史資料太多,謬論錯處也多,他可不敢輕易下筆。

年輕中國的覺醒分為三個部分。

發展遲緩的有利因素(即後發優勢):過度工業化的國家、或者說已經完成相當程度工業化的國家達到頂點時將會停滯或發展緩慢,其前途反而必然轉為退縮的“超工業化”,這樣遲緩就成了後來者的有利條件。因為遲緩方完全可以避免過度工業化所犯的錯誤,如環境汙染、資源浪費、區域性發展不平衡、人均收入差距大等問題,不會蒙受“超工業化”所帶來的混亂,能夠非常穩定地推進農工平衡發展的工業化。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