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林春鳴暗搓搓想著的分紅問題......
陸坤只能說,他是在想屁吃!
一時半會兒的,陸坤覺得股份分紅程式還是不要開啟的好,分紅這事兒起碼得等這個瘋狂的時代過去再說,未來十年內都很可能不會進行分紅。儘管自成立伊始,華坤控股就很掙錢。
他的心裡總有些擔憂一旦開啟分紅程式,很大一部分持股人會因此陷入盲目自信之中,失去奮鬥的動力。
這個社會正在經歷激烈的社會變革,容不得社會群體走慢一點,一旦慢了就會落後,日後想要重新回到如今的社會地位,需要付出千百倍的努力。
這個時代,貧窮是主題,但先富起來的有錢人也不少,但這些先富起來的群體,能一輩子富下去的人卻極為稀少,絕大部分都因為一時怠惰,而就此再也銷聲匿跡。
一旦到時候弄出一群百萬富翁,陸坤可不相信他們其中某些人的心態不會發生質變。畢竟這個年代的百萬富翁,那真的是極為了不得的存在,走到哪兒也算個人物。
一旦他們的心態失衡,陸坤還得給他們做思想工作,不然帶著一群豬隊友,能創出什麼事業,能有什麼前途?說不定企業還會因為人心不齊的原因分崩離析呢。
這個時代的梟雄人物何其之多,但歷經種種現實考驗的大浪淘沙之後,能存留下來的卻是寥寥無幾。
多少人多少企業如同彗星一般崛起,到最後又如同火星撞地球般轟然毀滅!
......
陸坤沒有去看堆積在桌面上跟小山一樣高的各種賬目報表和檔案,反而沉下心來做企業組織架構設計。
一個企業是否優秀、能否長壽,能否在行業中走到極高的位置,最重要的不是企業的領導人多麼有人格魅力、多麼偉大,而是要看一個企業的組織結構是否能讓平凡的員工透過不平凡的努力,創造出偉大的業績,得到足夠寬廣的舞臺。
說到底,這就是一個上升通道的問題。
如何打破既得利益者對後來人的封鎖和阻礙,讓後來居上者發光發亮,這才是一個企業是否能成為常青樹的根本。
能上不能下的問題不僅存在於官僚群體之中,而是存在於社會的方方面面;不僅僅是國企央企內部存在這些問題,私企民企中類似的問題同樣不少。
談年紀、論資歷、排行輩、拼背景......如何處理這些現實性問題與功績業績論的關係,這足夠考驗一個人、一個團隊的智慧。
唯業績功績論不可取,容易留下各種後患,唯年紀、資歷、行輩、背景論,更是容易滋生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