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好了朱皇帝手裡的“蒙古產業”,接下去就分配海外資產了!
朱皇帝在海外的資產那是相當龐大的,環太平洋一大圈,除了拉丁美洲那一片不是他的,其他地盤都歸他管!
當然了,歸他管不等於可以拿來分。環太平洋這一大圈也有許多異姓藩國,不是朱皇帝一句話就能把原來的國王轟走,然後換姓朱的上臺的。
譬如日本國、琉球國、廣南國、延平國、暹羅國、南掌國、真臘國、渤泥蘇丹國、蘇祿蘇丹國、馬六甲蘇丹國、萬丹蘇丹國、馬蘭打蘇丹國、亞齊蘇丹國、北大年蘇丹國等等一大堆大大小小的藩屬國,都是有主的!
其中的日本國肯定是大明諸藩國中最強大的,擁有兩千餘萬吃苦耐勞的人口!而且還盛產黃金、白銀、黃銅等稀有金屬——日本國的資源其實還是挺豐富的,只不過缺少工業化必須的煤和鐵,也沒有可以種植大量棉花的平原,當然也沒有石油,所以要吃到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油水是非常困難的。
但是在工業革命之前,日本的手工業發展的還不錯。目前擁有漆器、幹鮑魚、鯨魚油三個很賺錢的產業——在歷史上,日本漆器的地位和中國的瓷器、歐洲的玻璃類似,不過漆器的產量比較小,只能當成奢侈品賣,不可能和瓷器、玻璃一樣來個高中低端全覆蓋。但還是很賺錢的!
而鯨魚油就厲害了,在鯨魚油燈發明之後和海里的鯨魚被抓得差不多之前,鯨魚油的地位相當於後世的石油!
日本海在這個時代被稱為鯨海,看名字就知道有許多鯨魚在那兒了。這兩年因為鯨魚油的市場起來了,所以大明的朝鮮省和兩個日本國,還有琉球國都跟著發了一票。
當然了,從中獲益最多的肯定是發明了玻璃鯨魚油燈的水晶宮和生產芳香型鯨魚油的天香宮(原來的香水宮),還有一些個山寨水晶宮、天香宮產品的明朝奸商——這可都是朱皇帝開創出來的產業!
所以現在日本國的西王(日本國王)、東將軍(大將軍)都過得挺滋潤,全都深感天朝大恩——大明在名古屋天王城和蝦夷島駐紮了大兵,還把東洋艦隊的提督司擺在了名古屋要塞當中,就為了保護日本東西兩國的繁榮安定,日本國上下簡直是感激涕零啊!
有大明保護,日本國就放心吧,以後沒有人敢去侵略他們的,也不可能有什麼黑船來訪了。
琉球國還是尚家王朝在統治,朱皇帝並沒有換掉他們的意思。不過朱天王的天王城卻盯上了琉球的地盤,跑去開了個分號,現在發展的還算不錯。大明海軍東洋艦隊也在琉球的那霸港設了軍港和要塞。
廣南國是安南阮主的天下,現在已經獨立出來成了直接臣從大明的藩國,而且廣南阮王還得到了大明郡王的封號,在廣州和南京都賜了王府。朱天王的天王城照例跟進,在廣南國都順化附近的會安圈了地,建起了廣南天王城——那裡現在可是投資熱土啊!
另外,會安港同時也是大明南洋艦隊的軍港,港口附近也築起了要塞和炮臺,所以誰都能安心在廣南國做買賣了。
延平國是延平王鄭經建立的藩國,位於廣南國的南面,吞了原來的佔婆國和原屬於真臘的九龍江平原。不過鄭經幹完這些事兒後就下去和他老子鄭成功彙報反清復明事業的最新進展了,扔下個爛攤子給鄭克塽、馮錫範、劉國軒三人頭疼去了......好在鄭克臧控制的南洋貿易公司(鄭經把自己在南洋公司的股份傳給了鄭克臧)有的是銀子,只要等朱皇帝搞定了金雞納霜,就可以在九龍江平原大量投資。
相信要不了多少年,九龍江平原就能興旺發達起來的!
至於暹羅國和南掌國,這些年的情況就不大好了。
暹羅國早些年一直和西方殖民者勾勾搭搭,在大明滅亡安南之後,執政的那萊王更是經不住手底下的洋鬼子大臣希臘人康斯坦丁.華爾康的誘惑,準備投靠法蘭克帝國以對抗大明。結果沒等朱皇帝龍顏大怒,暹羅國內就發生了政變,象軍統帥帕碧羅闍在一批保守派貴族的支援下發動兵變,殺死了那萊王、康斯坦丁.華爾康和他的繼承人,然後自立為王。
不過篡位上臺的帕碧羅闍難以服眾,底下還有許多人反他——暹羅並不是中央集權的國家,而是分封制的國家,出了首都大城,外面到處都是封建領主。帕碧羅闍能篡得大位?別人為何不能?更何況大明朝廷之前接受了那萊王的臣服,自然不能馬上承認他這個篡位者。
所以自從帕碧羅闍從篡位,暹羅國內亂就沒有平息的時候,反抗帕碧羅闍的起義此起彼伏。而且起義軍總是能搞到打著“法蘭西國巴黎府製造”的滑膛槍......而大明帝國則乘機介入,在湄南河入海口以保護貿易和調停暹羅內亂的名義佔了一大塊兒土地,還修建了一座名為曼谷的城池。
南掌的情況則讓朱皇帝有點無語,他對南掌這塊地沒多大興趣,所以在滅緬甸、吞安南後,就接受了南掌國王索林那旺薩的臣服。但是這在位五十幾年的南掌老王很可能老年痴呆了,先是懷疑長子和自己的小老婆通姦,一怒之下就殺了兒子。然後覺得自己的次子好像也不正經,也想殺了以絕後患,結果那次子跑得比較快,溜到暹羅國去了。兩個兒子都不正經,南掌老王也傷心了,又尋思自己身體不錯,年紀也不大,還不到八十歲,而且又得到了天朝上國賜下的蒜藥和治心病的“消化藥”,看來再幹個二三十年沒問題。於是就不再立即繼承人,結果前幾個月死掉了......他一死,好好南掌國立馬大亂,一分為四鬧起了“四國演義”,而且那四個國的國君都是他的子孫,個個都說自己該即位。他們給朱和墭上的奏表上都說得好有道理,搞得朱大皇帝這個宗主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和南掌、暹羅毗鄰的真臘國長期以來就一直走在穩定的下降通道當中,前途是相當可期的......那就是柬埔寨!
而在暹羅、柬埔寨往南,差不多就是天方教的地盤,同時也是南洋最有油水的地盤了!
大明現在在馬六甲海峽這邊設了個海外省,稱為海峽省,轄區就是柔佛州、巴淡島、賓丹島、吉里汶島、廖內群島,地盤不大不小,但是卻把馬六甲海峽堵得死死的,大明南洋艦隊的提督司現在就設在巴淡島上。
另外,荷蘭人東印度公司在巴達維亞的主權、要塞和軍港,還有爪哇島東面的那些香料島的主權,現在也都移交給了大明。他們的商館和商人的產業照樣可以保留,但不能在馬六甲以東(包括海峽地區)行使主權。而被大明接手的巴達維亞殖民地則更名為鎮南府!
而在海峽省和鎮南府周圍的,則是渤泥蘇丹國、蘇祿蘇丹國、馬六甲蘇丹國、萬丹蘇丹國、馬蘭打蘇丹國、亞齊蘇丹國、北大年蘇丹國等七個天方教國家......朱和墭在控制了馬六甲海峽後,就接受了這六國的臣服,不過卻同時規定了這七國的疆域——只有它們目前實際控制的土地才能得到大明天朝的承認和保護。
也就是說,目前南洋群島的大部分土地,都變成了“無主”的土地——控制那些土地的土著王公、部落、天方教殖民者,最多隻能成為天朝藩屬下轄的土司。
至於這些天朝藩屬都是什麼國?現在還沒確定......都是待分配的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