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擁有強大實力的荷蘭、英格蘭兩國,這兩年又因為國內的爭端而無力出兵。
英國的天主教國王和新教議會關係惡劣,議會擔心國王會利用出兵歐洲援助神羅的機會擴大天主教的影響力,因此堅決反對出兵。
而荷蘭則因為大議會但是威廉三世利用援救神羅的機會組織大陸軍,並且在取勝後加冕稱王,所以也反對撥款給威廉三世招募軍隊。
另外,北歐強國瑞典則因為和波蘭人的矛盾,同樣不願意出兵支援神羅。
所以中歐戰場就出現了擁有強大實力的法蘭西、英格蘭、荷蘭、瑞典都按兵不動,而兵力不足的神羅、波蘭和西班牙只好硬著頭皮向奧斯曼帝國發起一波又一波和送人頭差不多的攻勢的景象。
而一個奧斯曼帝國已經讓神羅、波蘭、西班牙焦頭爛額了,如果再來個美洲商方國,西班牙人還怎麼應付?西班牙帝國要是倒下,神羅、波蘭拿什麼去抵抗奧斯曼?如果神羅、波蘭都向法蘭西服軟了,西歐豈不是要統一了?
一想到這事兒,英格蘭的丘吉爾、荷蘭的雷傑森臉色都不大好看了,而法蘭西的馬丁卻露出了一絲若有若無的笑容。
不過他們仨畢竟都是跑腿的,北美洲商方國的事兒到底應該怎麼應付,還得英格蘭、荷蘭、法蘭西、西班牙、神羅、葡萄牙還有那位羅馬教宗去傷腦筋費口舌了。
丘吉爾、雷傑森、馬丁他們能幹的,就是乘坐上最快的帆船,趕緊把訊息送回歐洲。
此時此刻,遠在幾千裡外的大蒙古上京齊天府中,康熙大汗駐蹕的上京皇城外頭,層層疊疊的都是披甲侍衛。除了那些索倫、錫伯兵,更有儒八旗、科爾沁等部首領的親兵。
這些日子上京城內的詭異氣氛,這些大汗、大王、親王,還有重臣主將身邊的親衛門自然再清楚不過。在替“雙料太后”傳送的日子裡,康熙大汗一邊高舉反明覆清的旗號一邊到處撒錢。他之前帶來的一千萬盧比撒完了還嫌不夠,又從北京開天府拉來了幾十萬兩金子繼續撒!
好好的康熙汗愣是撒成了土豪汗!
撒錢當然是能收買人心的,所以康熙汗在上京這邊的“支援率”那是飛快地上漲!
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被收買的,孔聖公和儒八旗的一些大老,還有科爾沁的幾位王爺就沒法收買......這些人也不傻,知道康熙不僅會撒錢,還會殺雞給猴看,而他們這些人搞不好就是要被殺的“雞”!
所以他們就得想方設法的自保!
於是準噶爾、和碩特這倆正在被明軍攻打或威脅的汗國,就天天派人到上京告急了......這些告急的使者到底是不是從雪域高原或是葉兒羌來的誰也說不清。
但是孔聖公和胤礽就有話說了!
孔聖公天天給康熙上“出師表”,而胤礽“少年英雄”,天天嚷嚷要克服中原、還於舊都。一唱一和的,好像一個是諸葛附體,一個武穆再世。
而康熙心裡面雖然跟明鏡似的,知道他們倆在打什麼主意,但他也不能點破......他現在只能當“康阿斗”,絕對不能當“康王構”。
要不然不僅儒八旗和科爾沁會對他不滿,連清八旗、蒙八旗都會“變心”的。
所以明明想要偏安印度當個土豪汗的康熙,這些日子也只好跟著一起唱高調,不過康熙也不傻......他的尺寸就是“康阿斗”,絕不會當御駕親征的“康十萬”。因為當了“康十萬”,被朱和墭一頓好打,他就連“康阿斗”都幹不下去了。
孔聖公要當“諸葛聖公”沒問題!胤礽要當“胤武穆”也可以!
反正他“康阿斗”堅決支援,要槍給槍,要糖給糖,要錢給錢......土豪汗嘛,什麼沒有?
不過話說回來,該給的土豪汗康阿斗都給了,孔聖公和胤礽要再打不下來,那可就是他們無能了......到時候,就別怪康阿斗翻臉不認人。
上京皇城大政殿上,高坐在御座上的“康阿斗”這個時候笑吟吟看著分別坐在左右兩把交椅上的“諸葛聖公”和“胤武穆”,“聖公弟弟,二阿哥,你們要的大炮、火槍、白糖、火藥、銀子、糧草都已經給你們湊齊了......如果不夠,朕馬上下令從印度給你們調!”
他說到這裡就停住了,然後便細細打量著“諸葛聖公”和“胤武穆”兩人的臉色,聖公一臉憂鬱,已經知道不好了。而胤礽則是一副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模樣......一看就知道不是明君了!不是明君可不行啊,大蒙古的太子不能給他當,等他吃了敗仗就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