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活埋大清朝> 第593章 吳應熊不哭,康熙馬上就來!(求訂閱,求月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93章 吳應熊不哭,康熙馬上就來!(求訂閱,求月票!) (1 / 2)

一場明清大戰,居然就在大周國控制的武昌城內展開了,而且還當著大周湖北巡撫方光琛的面打起來了,打得還非常激烈!

別看儒宗方面的人少,但他們也是有備而來的。所以沒有馬上崩潰,而是有序地退入貢院進行防守。

在對手攻入貢院後,還同他們進行了一陣肉搏,又退往蛇山,然後又退到了蛇山附近的城牆上負隅頑抗。

戰鬥一直持續到了當天深夜才結束,最後居然還有百餘人利用早就準備好的繩索縋城而出。

而負責指揮這場武昌之反的儒宗大佬,就是在三年多以前就造過一次反的張英。

他這次可是“二反”了,水準當然不是“初反”時能比的了。

在他接管了武昌、漢陽、漢口三地儒宗堂口後,馬上進行了整頓,進行了充足的“反前準備”。

他吸取了之前秀才造反教訓,開始在漢口、武昌的碼頭上吸收苦力入夥。

還從北方調來了一批搞過團練(鄉賢武裝)的骨幹和武昌、漢口碼頭上招募來的苦力組成了“儒棍團”。

後來又從武昌府和漢陽府境內幾個被北望王師的大清忠儒控制的村子中招募了一批壯丁,這才拉扯起了一兩千人的隊伍。。

不過這支隊伍的實力依舊有限,根本不足以奪取武昌,就僥倖奪取了,也是不可能守住的。

所以張英發起這場“二反”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奪取武昌城,而是為了把武昌城內的儒門子弟引出來——儒宗和儒門在武昌、漢口、漢陽一帶的鬥爭向來非常激烈,從來都是針鋒相對。所以儒宗一旦大舉出動,儒門肯定會跟。

儒門只要一跟,就能用方光琛的軍隊把他們消滅掉了。

等明軍打到武昌後,方光琛就不會內外受敵了,也就可以多堅持一段時間了。

張英有這樣的把握, 是因為他已經得到訊息,田家鎮以東的長江水面上出現了數以千計的明軍戰船和運輸船......明軍也許很快就要進攻了!

可他還是沒有想到, 在武昌這裡, 儒門的比他的儒宗厲害得多!

這倒不是張英的手段不行, 而是儒門佔了大義和大道這兩個優勢。

方光琛和他的九個子侄都是堅定的反清分子!雖然他們不一定擁明,但肯定反清。

對他們而言, 反清就是大義!

另外,朱和墭的原儒和黃宗羲的原君、原臣已經合流了。

而黃宗羲的得意門生萬斯同又帶著八個黃門高足加入了吳周陣營,在他們不遺餘力的宣傳下, 吳周陣營的知識分子大多認同原儒。

這就大大方便了儒門對武昌、漢陽等地吳周官員的拉攏——大家都信一個“儒”,當然是自己人了。

而儒宗的“儒”是奴才儒,只能吸引那些因為死忠大清而沒有出仕吳周變成了在野派的“野儒”加入。

雖然方光琛本人並沒有加入儒門,但他的幾個子侄,都已經是儒門子弟了。

在他們的控制下, 方光琛並不知道明軍已經開過來了。

在他們的指揮下, 方光琛的軍隊全都站在了儒門子弟一邊, 一起向儒宗子弟們發起了進攻!

而武昌城也因為張英發動的這場事變而提前陷落了。

......

發生在大明大公元年五月初十日的武昌起義, 其實可以算是大明對大周發起的全面進攻的第一擊!

被武昌的儒門拿弟子出來嚇唬人的那三十萬天兵實際上是存在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