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康熙手頭的兵力還是非常充足的,但是他的基本盤並不大,理論上只有蒙八旗和回八旗才是他的人。而清八旗效忠的是他的兒子大清同治皇帝胤礽,儒八旗則效忠胤礽的老師兼攝政王孔聖公。
所以索非亞帶來的一萬三千哥薩克和吐爾扈特騎兵可以極大的提升康熙在大清蒙古集團中的話語權......現在的大清蒙古集團出現了二元君主的局面,如果康熙不能壓服清八旗和儒八旗,他隨時有可能會大權旁落。
和失去權力相比,和索非亞同床共枕的罪算什麼?
只要大權在手,還怕沒有漂亮女人嗎?
想到這裡,康熙汗終於又找回了他身為大汗的自信!
......
大清同治三年,九月初九。
決定印度人民和大蒙古國前途命運的庫裡臺大會終於在康熙汗和索非亞皇后喜結連理之後,在塔什干城外的一座巨大的金頂黃帳之外召開了。
而康熙大汗,又一次坐上了萬人之上的那一張寶座——在今天之前,他雖然也是蒙古大汗,但是他的大蒙古國卻不能凌駕在兒子的大清國之上......大清國可不是大蒙古國的藩臣,大清甚至還高於大蒙古。
而現在,康熙身為蒙古大汗,同他的妻子索非亞一起高坐在上,他的兒子胤礽則和彼得大公、噶爾丹、D賴汗一起坐在兩側的交椅上——這說明大清已經變成了西清汗國,和金帳汗國、準噶爾汗國、和碩特汗國、蒙兀兒汗國、察哈爾汗國一樣,成為了蒙古大汗手下的六大汗國之一。
當然了,蒙兀兒汗國的奧朗則布和察哈爾汗國的布林尼並沒有派人來參加這次庫裡臺大會——這將成為康熙汗討伐他們的罪名!
拒絕參加庫裡臺大會就是要脫離大蒙古國,就是反對大蒙古國的祖制!
康熙汗身為蒙古大汗討伐他們那是名正言順的。
如果蒙兀兒汗和察哈兒汗也都到起了,那就是一個大汗和六個小汗(大汗可以兼小汗)一共七個汗共同討論大蒙古的國家大事——這就是所謂的庫裡臺選汗會議了!
根據康熙汗剛剛宣佈的《大汗約法》,只要有五個汗(不是自然汗,而是法人汗)參加選汗會議,並且有四張選汗票同意,就能形成合法的選汗會議決議。
而選汗會議的決議,就是大蒙古國的最高國策!
康熙看著底下的四個選汗,又看著列席會議但是沒有投票權的各個汗國的貴族,以及負責監察的孔聖公、大喇嘛,以及一名正教大主教,然後大聲宣佈道:“朕受金帳汗、西清汗、準噶爾汗、和碩特汗等四汗推選,成為大蒙古大汗,今後當如成吉思汗一樣統御蒙古,為眾汗之汗,為草原大漠之主,為擁有四海之汗,你們誰還有異議?”
當然不會有人敢持異議了......雖然小屁孩胤礽對這事兒不大同意,但他現在沒有親政,而噶爾丹已經被副汗的位子收買,D賴汗就是個打醬油的,彼得大公則是康熙的迷弟。
所以當康熙汗的問題出來後,回答他的就是一片山呼萬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