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山宮現在已經有點兒“大帝堡壘”的模樣兒了。在過去的兩年多時間內,雖然朱和墭並沒有再來朝鮮,但是牙山宮的大工並沒有停止,而且還被當成了朝鮮省的頭號工程,如火如荼地忙活了兩年。
到朱和墭這一次再來旳時候,整個牙山山谷外加上南北兩側的山地都已經成了牙山宮的組成部分。山地上修建了山城,還沿著山勢修了綿延的城牆,在山谷的東西兩個入口處,則是兩座用漢城運來的花崗岩石和南京運來的水泥壘砌而成的稜堡,小而堅固,足以保證山谷內的安全。而在由山城和稜堡牢牢守護的山谷之中,則是佈滿了兵營、庫房、宮殿、官衙。
大明朝鮮總督衙門、提督衙門、水師提督衙門,還有朱和墭的親征行宮,早就已經進駐了牙山山谷。至於進攻日本國所需消耗的糧草和其他各種軍需,從兩年前開始,就源源不斷的透過海運送到牙山灣的港口,然後再轉運到牙山山谷記憶體放。
而這次攻打日本的主力——五個精銳的朝鮮步兵鎮,則從去年冬天開始,就陸續從山海關、錦州府、遼陽府等地開到了牙山宮的兵營之中,而且還開始了長達數月的登陸演練。
到了大公三年春天的時候,明八旗的兩個鎮和羅卜藏率領的五個蒙古騎兵營也陸續透過陸路開到朝鮮,也都進駐了牙山宮的大營。
而在大宮三年四月十三日,跟隨朱和墭本人一起乘坐上百條大型鳥船抵達的,則是侍衛騎兵營、索倫騎兵營(包括了三個侍衛騎兵領)、巴爾虎騎兵營和五個準噶爾騎兵營——這些騎兵營和那五個蒙古騎兵營一樣進行了整編,人數都在千人左右, 全都是一營五領的大編制。
根據裝備和所執行的任務不同,這些個騎兵營又分為了重騎兵、輕騎兵、通騎兵三類, 其中裝備了胸甲的侍衛騎兵、索倫騎兵營、巴爾虎騎兵營都是重騎兵, 只管衝陣, 是戰場上一錘定音的力量!
而羅卜藏帶來的五個蒙古騎兵營則是清一色的輕騎兵,沒有配備盔甲, 但是卻裝備了燧發槍、手榴彈、弓箭和蒙古彎刀。他們雖然打不了牆式衝鋒,但是卻是很好的“打雜騎兵”。。
阿努可敦和策妄阿拉布坦帶到北京的五千準噶爾鐵騎,則是既可以衝陣又能夠打雜, 甚至能下馬和結陣打步戰的“通用騎兵”——實際上傳統的東方騎兵大多是這種“全能型”的,很難分清楚他們是重騎兵、輕騎兵還是重步兵。
除了這些陸上的軍事準備之外,大明海軍和南洋貿易公司現在也已經做好了遠征日本的準備!
由於“海軍騎射”戰術的出現,現在的大明海軍和南洋貿易公司不再依靠大東方級那樣的軟帆戰船作戰, 因此它們就能以更快的速度建造大型鳥船這樣的硬帆武裝商船——因為這種武裝商船不必配備重炮,所以就不需要太堅固的船體結構,不僅可以節省優質木料, 也大大節省了時間。
所以到了大公三年的時候, 大明海軍和南洋貿易公司已經擁有了相當龐大的船隊。現在集結於牙山灣和附近的海州灣內的數百條大鳥船隻是它們擁有的龐大船隊的一部分!
可以說, 入侵日本的戰爭,現在已經萬事俱備,只欠北風了!
......
“聖上,日本倭王識仁已經頒佈大詔,宣稱要聯合荷蘭、西班牙、葡萄牙、英格蘭、安南、緬甸、暹羅等友邦之海陸大軍, 與我決戰於博多灘頭, 再現文永之役時的神風之勝!”
正在牙山宮內向朱和墭通報日本國內情況的是副丞相宋時烈——這位老爺子雖然掛著副相的名頭,但這兩年一直留守在牙山宮張羅入侵日本的事兒!
入侵日本啊!
真正的朝鮮人想到這事兒夢裡都要笑醒, 渾身上下都是幹勁兒!
而且朱和墭還給宋時烈許了兩個美差——第一任日本監國兼日本大教化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