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御座上大模大樣的坐好之後,康熙皇帝又掃了一眼底下的幾個南書房大臣,發現比平時多了一人,而且這人還長跪不起。
康熙定睛一看, 眉頭頓時大皺, 跪著的人原來是嶽樂。
“皇叔父,回來了?”
嶽樂叩了個頭,流著眼淚道:“皇上,奴才有罪!”
他的罪過大了!
他帶著十二萬大軍去打“赤壁大戰”,結果沒當成周瑜,反而落得和曹操差不多的下場了......十二萬軍隊打沒了七萬多,另外還有兩萬人(不算在那十二萬人裡)給諸葛三和包圍在襄陽城內出不來。
大清國攏共才二十四萬新八旗啊!
可是康熙現在又不能嚴懲嶽樂,倒不是因為嶽樂是被吳應熊這個康熙信任的“熊隊員”給坑慘了。而是因為嶽樂親管的那個正藍旗固山還有將近六千人......費揚古的密摺比嶽樂率領的敗軍早到京兆府七日,早就已經說明情況了。
這次烏林之戰中有三個固山全軍覆沒,餘下的十一個固山也都損失慘重,而其中損失最小的兩個固山就是嶽樂和費揚古親領的部隊。逃到襄陽府的谷城縣時,這兩個固山擁有的兵力都在六千人以上,只要整補一下就還能作戰。
既然嶽樂實力還在,那康熙就不敢拿他怎麼樣。
不過樣子還是要做一做的。
康熙嘆了口氣:“皇叔父,咱們都是一家子......如今大清國難當頭,咱們可不能學前明崇禎朝那樣離心離德,咱們得團結啊!這樣吧,朕就削了你的爵位和管軍大臣,不過南書房大臣還給你留著。另外,塞楞額的正藍旗中路新軍都統朕也給他留著。”
“奴才謝主隆恩。”嶽樂鬆了口氣,又給康熙磕了個頭,然後還趴在地上等康熙說話。
康熙看著嶽樂,“皇叔父,你知道襄陽的戰況和朱和墭班師回朝的事兒了嗎?”
“奴才已經知道了。”
這兩份奏報都不是密摺,照例都要抄送給大臣們看的。
“你怎麼看?襄陽......能守多久?朱和墭回朝之後會不會從東路發起北伐?”
嶽樂想了想,道:“回稟皇上,襄陽城防堅固是不假,但是襄陽城內儲備並不豐厚,堅持一年半載是沒有問題的,時間一長恐怕......”
康熙的眉頭又大皺了起來,他原本沒有想到襄陽會被包圍,自然不會在城內儲備上夠吃幾年的軍糧。現在存在襄陽城內的糧食,還是吳應熊留下供給嶽樂大軍使用的呢!
省著點吃最多也就是一年了。而且更糟糕的是,襄陽城的百姓都很機靈,全跟著吳應熊逃了,所以被困的大清兵想吃人肉都沒有......除非他們吃自己人的肉!
另外,這個圖海會不會變成“圖承疇”?雖然這個圖海平時看著挺忠心的,但是千古艱難惟一死啊!現在天那麼冷,襄陽城的護城河的水又那麼涼。而且圖海還有兩次跳水而不死的記錄......
想到這裡,康熙就已經下了決心,“襄陽不可有事,圖承......圖海、賴塔所率的兩萬大軍,都是我滿洲精華,更加不容有失!朕意已決,一定要打通糧道,將軍糧送入襄陽城。諸卿有何良策,都說來聽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