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的豪言當然不是沒有根據的,雖然大清朝的國運在他的英明領導下不斷下滑,屢創新低。
但這絕不意味著康熙皇帝是個無能昏聵之輩,實際上他是個相當有能力的君主,而且非常善於變通和學習!
對康熙而言,大清根本就沒有什麼不可變的祖宗之法......只要大清朝的國運能夠長久,只要大清還是愛新覺羅和八旗子弟們的天下,什麼都可以變,什麼都可以改。。
所以康熙在過去幾年中推行的政治改革、經濟改革、軍事改革力度極大,而且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雖然他的大部分改革都有點只顧眼前不管將來......但是國難當頭的時候顧好眼前就不錯了,管不好眼前,將來的天下就是別人家的產業了!
而在康熙的各項改革中,效果最為顯著的,毫無疑問就是八旗新軍的軍事改革了。
現在的八旗新軍和八年前廣東剛鬧出朱三太子時候的八旗兵相比,那個變化簡直就是翻天覆地一般了。八年前的八旗兵也就是在東亞、東北亞這旮旯可以逞一下兇,拿到歐洲、西亞去一比,絕對已經落伍了。
但是現在的八旗新軍,不僅學會了打“高糖戰爭”。而且還透過不斷的學習和摸索,搞出了一套在“低糖條件”下,巧妙利用土壕防禦、排隊槍斃、散兵伏擊、騎兵突擊和火炮轟擊等戰術,對抗“高糖分敵人”的新式戰法。
而“高糖”、“低糖”和“無糖”,很快就會成為衡量一支軍隊強弱的最重要標準了!
“高糖”強於“低糖”,“低糖”勝過“無糖”,也將成為公認的準則。
而今天這場漢城之戰,實際上就是康熙的“低糖軍隊”想要逆天改命,想要利用高明的“低糖戰術”,挑戰朱和墭的“高糖軍隊”的一次努力。
如果康熙在這場漢城戰役中取勝,那就意味著他的八旗新軍已經跨過了“糖的鴻溝”,成為了一支可以用“低糖”戰勝“高糖”的強兵......也意味著康熙終於部分奪回了因為“糖”而失去的大清國運!
雖然康熙這些日子處處都給人一種勝券在握的感覺,但是作為一個“理工男”,他還是非常清楚“高糖”軍隊可以強到什麼程度!
所以意識到“高糖化”的明軍馬上就要發起進攻後,康熙皇帝一邊飛馬趕回幸州山城,一邊召集旗下的管軍大臣、都統、副都統和四個蒙古札薩克郡王進行緊急軍議,討論戰守之策。
很快, 除了王輔臣之外的二十三個巴圖魯,全都趕到了康熙跟前, 一場軍議隨即展開。
現在康熙這邊也有了比較靠譜的軍用地圖, 都是他的西洋軍師幫著製作的。康熙也選了一批年紀小、腦子活的八旗子弟跟著那幫洋軍師學制圖, 學打炮,學西洋軍學, 有時候還會親自指點他們“低糖兵學”,等於搞了個貴族軍校。
南懷仁是這幫洋軍師的頭頭,現在也領著他們一塊兒跟著來了——這些洋軍師也需要學習啊!他們雖然是打“無糖戰爭”的高手, 但是“低糖戰爭”和“高糖戰爭”是什麼模樣,他們卻是不大清楚的。
在這方面,康熙才是他們的老師。
在康熙和他手下的二十三個巴圖魯都齊聚幸州山城的時候,南懷仁手下的洋軍師們已經把一張製作的相當精確的戰場地圖擺在了一張大桌子上面。
康熙則在底下的巴圖魯們三拜九叩之後,衝他們招手道:“都起來吧......這裡沒有專用的矮腳地圖桌, 你們沒辦法跪著看地圖, 就不必拘禮了, 一起站著看吧。”
其實康熙自己也不大喜歡紫禁城裡面的矮腳地圖桌——這地圖桌給人跪著看的, 但是康熙不能跪啊,他得站著看,眼睛離圖太遠,挺費眼神的。
一幫巴圖魯們都謝了恩,然後紛紛起身,躬著身子走到了地圖臺前,人擠人地站成了一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