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五,凌晨。
黎明前的,一條火把組成的河流,正漂滿了浮冰的漢江的東岸向南流淌,浩浩蕩蕩,勢不可擋,直向漢城而來。
這麼大的動靜,當然會驚動到漢城西大門敦義門上放哨的朝鮮總督衙門的標兵。所以正在昌德宮大造殿裡面摟著大波玲睡得正香甜的朱和墭,就被一陣“咣咣咣”的預警的鑼聲給吵醒了。
醒了以後,他很快就得到了行宮參軍司的報告。所以他也不敢怠慢,趕緊穿戴整齊,和大波玲一塊兒,頂著呼嘯的西北風,直往敦義門而去。
當朱和墭和大波玲在一群凍得有點僵硬的廣東親兵的護衛下,冒著零下不知道多少度的嚴寒登上敦義門城樓的時候,發現城樓上已經擠滿了人了。
宋時烈、尹鑴、李永熙、金宣等一眾原朝鮮王國的高層,以及胡德帝、蘇佔山、於孝謙、凌宗軍、劉炎、馬惟興、趙得勝等明軍將領都已經到了。明安公主李溫姬竟然也到了,上身穿了一件白狐皮鑲邊的白色小襖,下身一條白色月華裙,還披著一件白狐皮的披肩,看著就像只很暖和的小狐狸,讓人有一種抱在懷裡取暖的衝動。
“大王不好了,清妖的大隊人馬開過來了,沒有十萬也有八萬啊!”
就在朱和墭想著把“小狐狸公主”攬進懷裡取個暖的時候,一個白鬍子老頭就搶到跟前來了, 一開口就是“大王不好了”......
這老頭就是剛剛拜了副丞相的宋時烈。。
宋老頭對於大明左副丞相的官職當然是很滿意的,不過他並沒有急吼吼的去南京上任, 而是一直跟隨在朱和墭身邊, 一有空就和他討論理學......不是蘋果為毛往地下掉不往天上飛的物理之學, 而是朱熹傳下來的那個理學。
朱和墭點點頭,臉上已經露出了胸有成竹的笑容, “好!來得正好......孤手裡已經有了五個鎮,足以出打敗康熙的十萬清妖了!”
聽見朱和墭怎麼一說,宋時烈、尹鑴、李永熙、金宣這幾個朝鮮當地的官都嚇了一跳。
宋時烈道:“大王, 您的五個鎮當中三個是新建的,而且五鎮官兵中朝鮮人的比例太高了!”
那個早先日子給李焞當官時堅持“北伐論”的尹鑴也連忙附和道:“大王,如果您手裡的五個鎮都是有大明來的精兵組成,當然不必懼怕十萬清妖,但是這五個鎮的六萬人中朝鮮人佔了半數......”
“對, 對, 朝鮮人是打不過清妖的!”李永熙道, “之前的平壤之役就是明證啊!”
金宣也說:“大王, 您還是趕緊撤到南漢山城去吧!”
聽了這幾個朝鮮大官的話,朱和墭也有點奇怪——你們怎麼意見一致了?你們不應該黨爭一下嗎?你們不是分成南人黨和西人黨的嗎?這回怎麼團結了?
朱和墭弄不明白幾個朝鮮官是什麼路數,但他還是想聽一聽李溫姬的意見, “明安,你怎麼看?”
“我?”李溫姬一愣。
朱和墭笑著點點頭:“明安,這些日子我視察各鎮訓練戰備的時候, 你一直都跟著,你覺得軍中的朝鮮人能打嗎?”
李溫姬搖搖頭, “大王, 妾身分不出誰是朝鮮人......明軍將士都穿著一樣的服飾, 拿著相同的武器,而還組成肩並肩的佇列,可以依著金鼓和嗩吶之音進退,實在很難分辨誰是朝鮮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