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天氣力裡、大福廕護助裡皇帝聖旨,臺吉每根底、塔布囊每根底、城子裡達魯花赤和人每根底、往來使臣每根底宣諭的聖旨:如今大元又有了皇帝,大蒙古又有了大汗,都是同一個,是成吉思皇帝的嫡傳子孫,名叫布林尼,稱大元天佑帝和成吉思天佑汗。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漠東蒙古各路臺吉都快些來陰山腳下向大皇帝和大汗稱臣效力。大皇帝和大汗會依照成吉思汗的規矩,封你們當千戶臺吉和萬戶渾臺吉,然後和你們一同整頓兵馬,大家一起再去打北京、入中原,把康麻子的花花江山搶來分了......欽此!”
隨著一道頗有大元遺風的聖旨,被不識字兒的察哈爾鐵槊科諾特勇士們傳達到陰山腳下的蒙古大營各處,大營當中所有的蒙古人全都沸騰了。
匯聚在這裡的蒙古人有些是察哈爾部的人。有些是烏蘭察布盟、伊克昭盟和阿拉善部的勇士,他們所在的部落已經完全在布林尼的控制之下,即將被改編成土默特萬戶、鄂爾多斯萬戶和阿拉善三千戶。還有一些則是喀爾喀的土謝圖部、札薩克圖部和車臣部的蒙古人,他們的部落還保持著相當大的獨立性。
他們當中的一些人已經跟著布林尼去過一趟北京了,但還想再去一次!
而沒有去過的,那就更想跟著這位成吉思天佑汗去北京開開眼了。
至於上回布林尼打進北京時又多僥倖,已經沒有人考慮了......甚至布林尼到底是真想再殺回北京,還是隻想利用殺回北京為號召,將察哈爾、土默特、鄂爾多斯、阿拉善、土謝圖、札薩克圖和車臣等部蒙古人全部整合起來,然後再去和康熙爭奪東道蒙古和漠南東部蒙古各部的統治權,都沒人去想。。
大傢伙儘想著好事兒呢!
而在蒙古人營地當中金頂大帳內,已經換上了成吉思汗同款白色皮袍,頭戴成吉思汗同款風帽的成吉思天命汗的頭腦卻還保持著必要的冷靜。
北京是不敢去的,至少在大明和大清打得兩敗俱傷之前,他是不會真的向北京進軍的。
在這之前,他只會打著“進軍北京”的旗號,在河套草原和漠北草原之間往來,一邊嚇唬康熙,一邊靜觀明清之爭......即使不能再一次入主北京,只要能稱著大清滅亡的當口吞併漠南、東道蒙古,然後再西把衛拉特蒙古給合併掉,從而一統蒙古各部, 他布林尼也配得上一個成吉思汗第二了!
正得意到不行的時候, 他的兄弟羅卜藏突然從大帳外面快步進來,到了他的身邊,壓低了聲音對他說道:“大汗,耿精忠和尚之信遣使來報, 他們已經從吳應麒那裡拿到火槍和火藥了......”
“好!”一臉志得意滿的布林尼叫了一聲好, 然後就猛地從座椅上站了起來,鏘一聲抽出了一把成吉思汗同款彎刀, 猛地一指東方, “大蒙古的勇士們,向東進軍的時候到了!”
......
當大蒙古成吉思天佑汗兼大元天佑皇帝親率察哈爾、土默特、鄂爾多斯、阿拉善等各部蒙古勇士二十萬東進的訊息傳到北京城的時候, 這座城市已經陷入惶恐了!
因為隨著大清和吳周、日本、朝鮮、越南、緬甸、暹羅、荷蘭、西班牙等國締結十六國反明盟約的訊息傳開, 大明朝廷在淮海以南屯兵二十萬,並且即將北伐中原的傳言幾乎前後腳就在北京、天津、保定、太原、開封、徐州、濟南等地傳開了。
現在又加上一個蒙古東征的訊息,這還了得?一個大明就夠大清喝一壺的,現在又來了個大蒙古......這大清國豈不是要腹背受敵, 叫人南北夾擊給夾死了?
已經在去年遭過一回殃的北京城的居民們, 這下可真的有點慌張了。
“聽說了沒?那個布林尼,就是去年把太皇太后和皇后都攆到八大胡同去的那個蒙古王爺, 現在已經是蒙古大汗了, 據說還是成吉思汗轉世, 現在集結了二十萬蒙古大軍要再打北京!”
“二十萬蒙古人還不打緊, 還有二十萬偽明的火槍兵也要來打北京!那個什麼十六國同盟的可把姓朱的惹毛了, 聽說現在淮河南岸到處都是偽明軍的兵營......馬上就北伐了!”
“這大清國到底造了什麼孽?有個反清復明已經夠受了, 怎麼還來個反清復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