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畔,烏衣巷,太師府。
這裡就是康熙送給黃宗羲的宅邸,現在已經掛上了太師府的匾額。在巷子的入口處,還多了一塊“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駐轎下馬”的石碑。
這塊石碑就是傳說中的下馬碑,只是真正有牌面的高官大員家門外的巷子口,才能立這麼一塊兒。
此時在烏衣巷外,則停滿了各式各樣的馬車和轎子,沿著秦淮河都能排出去好幾裡地了。
而這些馬車和轎子的主人,這會兒都在太師府的大堂上恭恭敬敬坐著,由黃宗羲的兒子黃百家和弟子萬斯大陪著說話呢!
他們這些人也不是什麼官員,而是來自江南、浙江等地的團練頭子,還有一些則是給朱和墭捐了銀子的奸商。
他們這些人都在朱和墭攻破紫金山江南大營後,才陸陸續續從各地趕來的。
來幹什麼?當然是來參加大明版的江南諮議會了!
雖然朱和墭從沒說過要開江南諮議會,但是黃宗羲和他的門徒們,還是非常積極主動地替朱和墭操辦這事兒,把江南、浙江這兩省地面上的團練頭目和大奸商都給叫來了金陵城。
當然了,他們這麼積極主動也是為國為民嘛!
江東這裡情況和廣東、福建、江西等處都是不一樣的。廣東等於是朱和墭的基本盤,在被朱和墭“解放”之前,廣東人,特別是潮州、廣府兩大族群又吃夠了清朝的苦頭,而且朱和墭上臺後又真心實意的替廣東人辦了許多好事兒。哪怕在他離開廣州遠赴江南之前,還給廣東人留下了“白雲石高爐”、“石墨坩鍋鋼”、“乳白瓷”(骨瓷)等三大特產!
在更早的時候,還對廣東的白糖產業進行了“超級升級”,把白糖從調味品變成了關係國家興亡的大國重器!
另外,在朱和墭統治廣東的兩三年間,還召開了類似諮議會議的萬族大會,完成了均田、均賦、均役,興辦了海珠大學堂、廣州公醫學堂、黃埔軍學堂、廣府一二三書院等一系列的新式學堂。還興辦了一所專門用來防治傳染病,並且用大蒜素救人命的廣州公醫院......
可以說朱和墭造福廣東家鄉那是不遺餘力啊!
所以廣東人對他是極其擁護的,他在廣東要辦點事兒,也是如臂使指一般,因此廣東的社會改革也完成的比較徹底。
福建省則被交給了延平王鄭經治理,延平王府在福建的根基很深,無論在閩南還是在福州十邑,都有大量的支持者。而且此時福建的基層社會也和廣東類似,宗族勢力也相當龐大。所以推行以土地宗族公有為基礎的均田,所遭受的阻力也相當有限。
另外,由於滿清在福建推行的沿海遷界,也造成了福建最好的土地實際上被拋荒!
而且福建的人口同樣因為明清戰爭和沿海遷界損失慘重,人地矛盾那是相當的不突出......相比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家鄉,福建的閩南人、福州人還是更希望可以出海打拼。
因此朱和墭的海外政策,其實是非常符合福建人需要的。
在這種情況下,福建的均田、均賦、均役改革同樣進展順利。
而江西的情況,就和廣東、福建這兩個省份不大一樣了。
江西是個多山的內陸省份,基層的宗族勢力沒有廣東、福建那麼強,對海洋也沒有渴望,也沒有沿海遷界這回事兒。由於明清戰爭造成的人口銳減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人地矛盾,所以江西在被朱和墭攻佔前,算是個比較平靜的省份......當地的百姓是士紳雖然也對大明表示了歡迎,但遠遠沒有廣東、福建那麼熱烈地希望大明到來。
而朱和墭暫時也沒有把在廣東、福建成功推行的“均田、均稅、均役”拿到江西。畢竟是西拒吳周,北抗清妖的諸葛丞相的大後方,得儘可能保持穩定,所以朱和墭就把江西交給了諸葛三和全權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