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帝陛下,我們離開南昌城的時候,親眼看見贛江的江面泊滿了大大小小的船隻,至少有三四百之數。而且我們還看見叛軍正在將一門門鑄造精良的銅炮用起重機吊上木船......
在贛江碼頭上,我們還見到了叛軍的首領朱和墭,他當著我們的面誇下海口,說要再,再......”
南京紫禁城武英殿南書房內,大清皇帝康麻子正在接見剛剛從南昌返回的西洋使團的主要成員。而正代表使團向康熙皇帝轉達朱和墭口信的則是能說一口流利漢語的查理.高夫。
“再什麼呢?”康熙皇帝一邊催促一邊摸了下自己的脖子......最近不知道是不是枕頭太硬,康熙皇帝總覺得脖子不大舒服。
“他說要再一次砍下大皇帝的頭顱,”查理.高夫小心翼翼地說,“而且不讓您把腦袋撿回去再安裝上......”
他的話說到這裡時,一幫在繡墩上坐著的洋夷使臣都在偷眼打量康熙——他怎麼總按著脖子?沒裝好嗎?不會突然掉下來吧?
康熙皇帝冷笑了一聲:“他還真敢吹!”
查理.高夫認真地說:“大皇帝,您可一定要小心一點......這個叛軍首領他說,要再抓到您,不僅要砍頭,還要把您的身子斬成一塊塊的拿去餵狗......這身體都沒了,腦袋能往哪兒安啊?”
“大膽!”
“住口!”
南書房裡面陪同康熙召見外國使臣的幾個南書房大臣都忍不住吼起來了。
朱和墭的話實在太氣人了!
殺人不過頭點地,他倒好,不僅要殺皇上,還要把皇上的身子砍碎了餵狗......真是太可恨了!
康熙皇帝也被氣得一哆嗦,不過他並沒有和傳話的使臣多說什麼,只是揮揮手道:“朕知道了,你們都跪安吧!”
幾個西洋使臣都挺“乖”的,讓跪就跪,都給康熙行了叩首之理,然後才跟著南懷仁出去了。
看見使臣們都走了,康熙才低吼了一聲:“真是欺人太甚!”
”皇上息怒......”
底下的大奴才們彷彿早就等著康熙發火,全都乾淨利落地趴地上了。
康熙看了眼底下這幫奴才,還是覺得不太靠譜。這幫奴才忠是忠的,可是本事都有點小......靠他們保大清、保頭顱還是有點不大夠啊!
正在他焦慮的時候,守大門的內大臣多隆走了進來,行了個跪拜之禮後道:“皇上,洪士銘請見。”
洪士銘就是洪承疇的兒子,之前替康熙辦成不平等條約的“內交家”,但是條約成了以後,這傢伙卻沒馬上返回,而是跟著吳大總統去了趟英雄會,英雄會結束後又跟吳大總統去了荊州......就等著吳大總統禮賢下士,請他出山去輔佐呢!
可是等了半天,吳三桂壓根就不理他。沒得辦法,只好又厚著臉皮來了南京。到了南京之後,康熙皇帝也不待見他,請見了好幾次都沒見上——康熙不傻,當然知道這貨在吳三桂那裡留那麼久是什麼意思?
在吳三桂那邊“應聘”不成功,還想來吃大清的回頭草?
想得美!
康熙剛想讓多隆去把洪士銘打發了,多隆又開口:“皇上,洪士銘對奴才說,他有一個借師助剿之計要獻給皇上。”
“借師助剿之計?”康熙一聽見這個熟悉的詞兒就眉頭大皺,“都跪安吧......多隆,你去打洪士銘直接帶進來來見朕。”
“嗻!”
多隆應“嗻”而去。
其他大奴才也都行了跪安之禮,然後一個個躬身倒退,離開了武英殿。
康熙看見眾人離開,就一個人在那裡低聲自語:“借師助剿也比掉腦袋要搶......朕不能再掉一次腦袋了!不對,朕為什麼要說再?”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