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四貞和吳國貴二人分析的還是很有道理的!
大清和朱明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甚至比朱明和闖營之間的矛盾還大。
畢竟永曆朝已經招安了李自成的妻子、侄子,成立了忠貞營。而且忠貞營還一直抵抗到了永曆殉國之後!
另外......這夥人中的絕大部分都已經不在人世了,闖、獻二營的勢力也灰飛煙滅。所以朱和墭他們給闖、獻二營的英雄追封、追贈,給那些還能找到的遺孤一點待遇,不僅可以收買人心,而且還可以增強自身的合法性——追封、追贈闖獻二營的英烈,可以讓新大明獲得永曆朝的法統。
當然了,李自成和張獻忠這兩位是不能追封、追贈的。
但是朱明和大清之間的仇恨實在太深了!
特別是坤興公主迴歸後,朱天王已經完全接受了朱慈炯的人設......那他就得揹負起親哥哥被清廷凌遲的仇恨了。
而且朱慈烺是大明悼皇帝啊!
多爾袞要是悄悄的把朱慈烺用弓弦勒死,那仇恨還沒那麼大,可是他偏偏把人扒光衣裳押到大庭廣眾之下一刀刀剮了。
事情做得那麼絕,滿清的那些王爺、貝勒怎麼敢投降大明?
不過吳三桂依舊沒有最後下定決心,而是望著一言不發的長子吳應熊,“應熊,你還是覺得要先解決朱和墭?”
吳應熊點點頭道:“兒子還是覺得要先解決姓朱的!如果父親覺得要先北後南,那也不能太早出兵,還是應該先屯大軍於武昌,向朱和墭施加壓力,使之不敢全力東進。同時遣使聯絡河南、陝西、甘肅、山西、山東、直隸等處文武官員,向他們封官許願。然後再遣使南京......”
說著話,吳應熊又瞄了孔四貞一眼。
孔四貞馬上明白了吳大公子的意思,立即道:“大總統,侄女兒可以走一趟。”
吳三桂點了點頭,什麼話都沒說,過了一會兒,又嘆了口氣兒說:“好了,時候不早了,該去碼頭上迎接朱家人了。”
......
因為朱明方面突然提出了“先入北京者為君”的條件,所以英雄會的第二場會議就被推遲到了二月初三中午。
參會的人們簡單地吃了頓午餐,然後在瑞慶殿裡面落座或“落站”了。
今兒大會一開場的專案是吳三桂繳還崇禎遺詔——這意味著他已經完成了崇禎皇帝派給的任務,也還了大明的國恩,從今往後就是“自由身”,可以和朱三太子平起平坐,也有了“稱帝自由”。
雖然這場“繳還聖旨”的大戲對吳三桂更有利,但也可以進一步做實朱三太子的身份,所以朱和墭、朱天王兩父子也就認了......要不認的話,也就沒有這場九宮山英雄會了。
而這場英雄會開到現在,朱和墭肯定是最大的贏家——他已經當著天下英雄的面舉辦了自己的政見釋出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