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我們廣東人、潮州人都是喜歡發家致富的!”
說完了“均田”的事兒,朱和墭話鋒一轉,又開始講發家致富了。
他現在想搞的“宗族均田”,其實有點“最低保障”的意思......所起到的作用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廣東人民生活的下限。
現在全中國就那麼幾千萬人,而且還擁有明朝時候大約兩億人開發出來的土地可以利用,人均GDP其實是可以做到比較高的。
後來晚清時期,中國的人口多達四個億,比康熙初年翻了總有七八倍,這耕地能多多少?而產業......都是以小農經濟為基礎的,又能增多少?
反過來說,現在就是供四億人將就著活命的資源和產業給五千萬人“均”,真要好好搞,人均怎麼可能低得了?
而清初又是海禁、又是遷界、又是礦禁,而且也不搞什麼均田,還一個勁兒的搞圈地,甚至把整個東北都圈了起來!
基本上,滿清走的就是想盡辦法降低人均GDP的路子......
而朱和墭當然是既要帶領大家共同富裕,也允許少數人特別富裕的。
朱和墭大聲道:“我自己也是潮州人,當然知道大家的心思。以後廣東除了這些授給宗族,不許買賣的祖田之外,還另有可供私人運營的產業。譬如礦山,鹽場,市鎮大邑的土地,還有靠近這些市鎮大邑的土地,以及其他朝廷所規定的土地,都是可以為私人所有及買賣的產業。
另外,在北伐戰爭或其他戰爭期間下發功勳田宅,也都是屬於私人所以,都是可以買賣的!
大傢伙覺得孤家的這套均田之法可好啊?”
這辦法怎麼可能不好?
那可是潮州人、閩南人、客家人玩了幾百年的路數了,都已經經過實踐經驗了......不管怎麼說,這三夥人在後世繁殖的很多,資本主義道路也走得不錯,而且還在晚清民國的亂世中折騰出好大的動靜。
當然了,朱和墭也沒有能力去砸碎清初廣府、潮州、客家三個族群中盛行的宗族制。他能做的,也就是儘可能順著宗族制建立一套基層治理體系。
只要這套基層治理體系搞起來了,廣東的力量也就起來了。
而廣東的力量一旦起來,能幹的事情可就不僅僅是北伐了。
“世子爺,晚生想問一下,現在廣東這邊人少地多,均田是可以搞的,但將來人口多了怎麼辦?”
這個時候已經有人提問了,問題還很有前瞻性!
人多了怎麼辦?出國講理啊!
朱和墭看了那人一眼,認識的,原來是澄海鄭家的一個老秀才......就是暹羅的鄭信大帝他們家!
也不知道這人是不是鄭信的祖上?
“人口多了就開分堂!”朱和墭笑道,“潮州就這點土地,三四十萬人分一分還行,如果有七八十萬就有點擠了。到時可以往外發展,下南洋去!
咱們潮州人本就有許多親戚在南洋,那些白夷還欺負咱們的人......現在好了,咱們有了天雷、天火,再下南洋可比過去腰桿子硬了。”
朱和墭這個時候忽然認真地看著這老頭:“鄭秀才,以後你家的子孫如果在暹羅國被人欺負了,我的子孫就派天兵去撐他!”
“那小老兒就多謝世子爺了!”
這小老頭笑嘻嘻的向朱和墭作揖,壓根就沒想過今天的這番約定,將來會為他的家族帶去一個長久傳承的王朝......
隨著朱和墭說出了“帶著天雷下南洋”的話,酒席上的氣氛就變得越來越熱烈了。一幫潮州大族的首領都七嘴八舌的議論了起來,都覺得跟著朱和墭很有搞頭。
朱和墭也覺得火候差不多了,於是就對邱輝、陳永華二人道:“丈人、陳軍師,現在廣東全省即將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