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門大炮很快就被劉進忠的乾兒子劉二虎押送去了北溪橋南岸的炮壘,連同原本在那裡打了半天都沒中一發的紅衣大炮,全都調轉炮口,對準了北溪浮橋,然後就開始一塊兒放炮了!
隨著“轟、轟、轟”的三聲鳴響,三枚十來斤重的鐵彈呼嘯著就往浮橋這邊飛過來了,然後又一塊兒落在了榕江北溪的水中,激起了三根又高又大的水柱,可把北溪橋上的“八旗兵”給嚇了一跳。
所有人都扭頭往炮彈落水的那一塊區域看去......離開浮橋只有三四十步,好像也不算偏得太離譜啊!
“不必慌張!”
朱和盛卻是一點都不害怕,還振振有詞道:“清妖所用之炮乃是我大明在崇禎年所制......這些大炮乃是吾大明之臣,傷不了我這個大明朱三太孫的,所以諸君不必慌張。”
這話說得可有點玄幻了!
合著大炮有靈,而且還念著大明崇禎皇帝的好?多少大明的文臣武將都投靠大清當了貳臣,有些人還在大順那邊倒了一手成了三臣!這冷冰冰硬邦邦的大炮難道比那些堂堂大臣還懂道理嗎?
不過朱和盛卻相信十足,騎在那匹大長腿馬上眉頭都不皺一下——他倒不是真的相信大炮有靈,但他卻相信大炮有理,是真理的理!
大炮必須遵循真理,因為真理就在大炮的射程之內!
而根據大炮的真理,那幾門擺在北溪南岸炮壘中的紅夷大炮,只有很小的機率可以擊中浮橋。朱和盛早就觀察過清軍的炮壘了,那炮壘距離浮橋是有點距離的,而且位置相對浮橋又太高,沒有辦法直瞄,只能由上往下打個曲射。
而炮彈落在水裡也不可能彈起來,砸在浮橋的橋面上也一定會直接砸穿落水,一樣彈不起來。所以不必擔心跳彈的傷害,唯一可能造成的傷亡的情況,只能是被從上往下落的炮彈正好砸中。
這機率恐怕只比朱和盛魂穿大一點,所以應該是不會發生的......
朱和盛現在當然不會給手下上數學課,所以就來點忽悠人的玄幻了。
給大家講了“忠炮不二主”的道理之後,朱和盛又開始向林阿虎和蘇佔山下令:“阿虎,盾車隊向前二十步!佔山,抬著梢砲向前二十步!
其他兄弟,都跟我下馬,舉起盾牌......我們牽著馬向前二十步!
所有擲錘手,都準備好錘子和火折!”
下馬當然是為了避炮避箭了。
雖然根據大炮真理,他騎在馬背上被砸中的機率和下馬步行被砸中的機率完全一樣,但是下馬步行還是可以給他多一點安全感。
另外,下馬以後就不容易被清軍弓箭命中了。
下馬之後,朱和盛先取出張小號的圓形藤盾,套在了左臂的小臂上(藤盾內側有繩圈)。接著取出火摺子,由左手拿了,再拔掉了上面的套子,吹了幾口氣兒,把火摺子的火苗吹得旺一下。然後就左臂舉盾,右手牽著韁繩,跟隨著前方的盾車開始向前推進了。
而且還是頂著那三門紅衣大炮打出的炮彈前進!
這可把劉進忠和他手底下的清兵給驚著了!
他們不怕大炮啊!
這是頂著大清炮隊的炮彈在前進啊!
勇猛如此......即便不是大清第一巴圖魯鰲拜來了,那也應該是個差不多的猛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