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萬壽節,熱鬧了整個五月。
六月初,各大藩王們輪番給皇帝、皇后告別,結束了這場大團圓。
旋即,皇帝定下了朝貢規矩:
由於藩國路途有遠有近,南洋諸藩兩年一朝,藩王親至京城朝見皇帝。
西北六國,及西南的雍國、曹國,則是三年一朝。
雖然鐵路通到了甘肅,但對於西北諸藩來說,接下來的路途還有兩三千里。
伊犁城,遼王就六國合作之事進行了再次宣講。
“殿下,波斯來襲!”
這時,來自於邢國的信使氣喘吁吁道:“波斯人提數萬大軍,已然逼近邊境白虎城!”
“波斯人?”邢王一愣:“蘇萊曼一世不是在後宮享樂嗎?”
“況且我不是收買的那群宦官嗎?怎麼他們沒有勸阻?”
波斯薩非王朝在阿巴斯一世,阿巴斯二世鼎盛後,蘇萊曼幼年繼位,波斯就邁入中衰期,權臣和宦官把持朝政,這也是邢國建立的基礎。
“殿下,宦官們說,這是莫臥兒王的主意,莫臥兒人將從喀布林出兵兩萬,一起夾擊我國!”
邢王聞言,為之一默。
他扭過頭,咬著牙道:“那統治印度的莫臥兒,是蒙古韃子的後裔,一直賊心不死。”
“四哥,他在哪裡是要我邢國,這是想要你的遼國呀!”
遼王自然是聽清楚的,他臉色難看:“這事雖是邢國,但卻是我們六國的大事,莫臥兒人是大患,兄弟們,出兵的時候到了!”
“我決意,出兵三萬!”
聽到這個大手筆,眾王一愣。
趙王率先響應:“我出兵一萬,供糧五萬石,草料五萬石!”
鄭,徐、陳家三國猶豫了會兒,就各自決定出兵五千,幫助邢國抵抗波斯和莫臥兒人的圍攻。
遼王也是知分寸的,他立馬將此事彙報給了安西巡撫。
後者猶豫片刻,他擔不起失陷親藩的後果,只能咬著牙,出兵五千,外加兩萬銀圓。
就這,還得緊急飛鴿傳書給北京,彙報訊息。
在伊犁談了一天,這場聯軍細則立馬就定好了。
以遼王,邢王,趙王,鄭王,陳王,徐王為元帥,安西巡撫為副元帥,合計五萬援軍,以護藩大軍的名義去往邢國。
具體的指揮權,則落在了安西總兵孫林的手中。
孫林作為皇親國戚,皇帝的小舅子,遼王、邢王的舅舅,自然是擁有絕對的話語權,誰也不敢說二話。
遼王也只能笑著恭維孫林,奪權的心思立馬就沒了。
不過,安西這樣做,還是徵得遼王首肯的,誰讓他的兵馬最多呢?這是他應得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