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尤其是內城地形狹隘,王公貴族極多,以至於找不到符合王府規制的地方。
即使王府縮水到了三十畝,也施展不開。
故而早在數年前,朝廷就有計劃的將王府建在了通州與京城之間的東河縣,形成了特色的王府大街。
偌大的王府街,一次性建造了十五座王府,從而讓年滿十二歲的皇子們搬出皇宮,一起聚居。
待到他們離開北京之藩時,府邸又會成為弟弟們的藩邸了,不會輕易被浪費。
寬闊的街道,首尾都有巡警總廳的人在巡邏,看顧。
“殿下!”
兩個穿著緊身皂服,腰間別著木棍的巡警,見到是親王馬車,立馬讓開了鹿角。
言罷,一旁的人還拿起薄冊,記錄起車馬進入的時間。
這是為了看顧親王們的行徑,免得其十二歲出宮就被放縱,成了紈絝子弟,到時候可就不好就藩了。
“偌大的京城,也不過寥寥兩三萬巡警,咱們這就有三五十人。”
掀開車簾,虢王嘆了口氣:“十七哥,這日子可真是過得難受。”
“沒把人放在房門口就不錯了!”曹王隨口道:“安心吧,習慣就好!”
二人剛回府不久,朝廷就指派了王傅過來,特地教導其為君之道。
“申商之術為鑑,貞觀之說可參,資治通鑑可讀……”
實際上,皇子們幼年讀書較多,儒家經典幾乎都瞭解了,只有商君書,資治通鑑,群書治要,帝範等帝王通讀的政治書,才是專門有老師講解。
政治這玩意,光靠讀是沒用的,得要名師教導才行。
前明時,藩王們能通讀四書五經就算是不錯了,政治書根本就無法涉及。
年關將近時,京城傳來噩耗:前首輔趙舒病危。
此次病危,來得極其迅猛。
先是人摔倒而中風,再是癱瘓,口齒不清,短短兩三日時間,就讓這位前首輔喘氣多,吸氣少了。
朱誼汐聞之,親自過府探望,見後者只能咿咿呀呀地喊著,話都說不出口,一時間感慨萬千。
但沒得辦法,這就是天命。
昔日紹武初期內閣成員,張慎言、王應熊,呂大器等,都已經病逝多年,趙舒一走,算是拉開了開國功臣們凋零畫卷。
緊接著,前首輔堵胤錫,也在老家傳來病危的訊息。
這讓京城氣氛立馬就肅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