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景德鎮。
相較於景德鎮,其上面的浮樑縣則名聲小太多,以至於在整個江西,也只有“朝士半江西,翰林多吉水”的吉水縣能與之抗衡。
在明初,朝廷在此地設立大量的官窯,負責進行宮廷制用。
但這種官營經濟,在貪腐的弊病下不僅效率低,而且良品極少,到了明中期就廢馳了,內廷採購多用私營。
嘉靖年間更是把工匠的徭役輪班制改為班匠銀,交一筆錢就能免掉徭役之苦,工匠們自然樂意。
這也導致著官窯沒有名匠,而且成本飆升,官窯入不敷出下又得遭受貪腐的洗禮,官窯自然就沒落了。
景德鎮官窯沒落了,導致景德鎮民窯聚集大量的名匠,促進了技術發展,使得其百花爭豔。
被譽為國瓷的青花瓷,更是成熟起來,還有燒有釉上彩、鬥彩、五彩、素三彩和各種單色釉瓷,種類和技術日新月異。
而宋代官窯稀缺,就是因為只是上供給皇帝,而明朝則多向民間銷售。
“開窯咯——”
工匠學徒們聚在一起,看著眼前窯口被東家親自砸開,一時間五味雜陳。
匠首公孫燁則噠噠瞅著旱菸,挺著腰板看著,一旁的學徒則捧著菸袋,恭敬的很。
這時候,一個老匠走了過來:“喲,這是贛州石城縣的黃煙呢!”
“一斤菸葉,指不定要百八十文吧!”
吸著旱菸,公孫燁隨口道:“我不知多少錢,是東家送的,不過味道確實不錯,比十文一斤的菸葉好抽多了!”
黃煙從萬曆年間傳入大明,旋即普及開來。
畢竟多數男人長時間從事重體力活,幹活累了,吃吃煙,就比較解乏。
飯吃飽,吃煙,助消化;瞌睡了,吃煙,提精神。
作為一種廉價的消費,普通人都是家中種上菸葉,然後隨便找一根竹竿就能抽了,不到一尺,只能說是短槍。
而對於有地位的人來說,抽黃煙更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幾尺長的煙鍋,比胳膊還長,裝菸葉、點火自己夠不著,要靠別人伺候。
這種證明,與纏足是一樣的,普通人家的女子需要下田,纏足不現實,只有中產以上的人家,才會養一個不幹活的女子。
公孫燁作為匠首,他的煙槍是湘妃竹的,僅次於用紫竹、紋絲雕花、瑪瑙嘴的東家。
他自然會有學徒伺候菸袋,這是他地位的象徵。
中年人滿臉羨慕:“東家對你可是真好!”
“好是好,可就不聽人勸!”
公孫燁說到這,不由得有些肝疼。
為了賺錢,東家竟然效仿沿海的那些民窯,專門接受那些西夷的定做,弄一些亂七八糟圖案的瓷器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