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風吹拂著北京城,一場掃黑除惡讓百萬人歡呼雀躍。
數萬人被流放海外,或者東北,西北,可謂是哭聲遍地,離別傷感之風在空中久久不散。
誰又沒幾個親戚?
錦國公府,其長子李溥興則憂心忡忡。
大明三百年,國公繼承人並無世子的稱呼,惟一破例的是在明初,信國公湯和次子湯輗,一位是魏國公徐達之子徐輝祖,可見湯和與徐達在其心中之重。
李溥興按照慣例,只封了勳衛,年祿幾十石,就是為了能常在皇帝面前露面罷了。
他腳步匆忙而來,見校場上的老爹正在揮舞著大刀,一時間也只能駐留在旁,不敢打擾。
今年四十有八的李定國,一把大刀依舊揮舞著虎虎生威,面露兇色,彷彿一隻下山猛虎。
征戰沙場三十餘年,他依舊保持著軍人的風采。
“怎麼了?”李定國放下刀,一旁的下人遞上了毛巾和茶,他這才放輕鬆下來。
“爹,幾家來求情的。”李溥興低聲道:“誰沒幾個親戚呢……”
“胡鬧!”李定國橫眉道:“差點就牽連到咱們家,哪裡還敢跟他們說情?”
“罷了,一些舊部下,實話實說,就說我家自身難保!”
“是!”李溥興點點頭。
片刻後,李溥興歸來:“與他們說了許久才罷了!”
“那便好!”李定國隨口道:“我身份不同,如今又在五軍都督府,你可得經常走動那些舊部。”
“關係不維繫,就鬆動了。”
“爹!”李溥興猶豫半晌,才道:“如今朝野都說陛下要效仿洪武舊事……”
“畢竟這一次免了幾十家勳貴!”
“屁話!”李定國怒斥道:“你也不看看太祖爺什麼情況,他老人家四十多才稱帝,自然是老了。”
“當今才四十幾歲,至少能再熬二十年,勳貴們有幾個能熬住的?”
這番話,倒是說出了實情。
唐太宗和漢光武都是正值壯年登基,不虞權臣欺壓,可以笑看風雲。
“可,陛下與太祖一樣,威望卓著。”李溥興嘟囔道:“把十大國公綁在一起也抵不過分毫,還不是任由宰割?”
李定國為之一噎。
除了年齡外,歷來屠戮功臣的君主,最突出的特點在於大權在握,有能力且分寸的掌控局面。
就像是明太祖來說,雖然勳貴們掌控著軍隊,但實際上中下層的軍官基本都是世襲罔替,被皇帝收買,然後分配到了全國各地駐紮,形成了軍戶。
這也是他能發動洪武四大案的根基。
軍權穩如泰山。
例如,號稱戚龍俞虎的戚繼光,俞大猷,祖籍都是淮海一帶的鳳陽府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