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明世祖> 第九十七章雲貴總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十七章雲貴總督 (1 / 6)

官場上沒有新鮮事。

在乾隆年間,甘肅連年報旱災,導致財政連年撥款,讓乾隆這樣掌控欲強烈的君主都迷惑了,最後從行軍的將領報說大雨連綿,難以行軍才獲知真假。

要知道早在康熙晚年,密摺制度就開始了,雍正年間更是擴充套件到數百上千人,但依舊對乾隆瞞得死死的。

無他,利益爾。

滿、漢官員們吞吃每年幾百萬兩的救災恤患錢糧,已經顧不得一切。

就去明末遼東,每年幾百萬的遼餉,已經養活了一批利益集團,在袁崇煥以遼人守遼土的口號中,登峰造極。

皇權在利益面前,已經不夠看了。

雲南一年的財政收入不過兩百萬左右,留在的只有百萬,一年滇銅的三五十萬塊利潤,足以矇蔽人心。

朱誼汐粗略的一算,官場上下最少也能均分個幾百塊。

吃大頭的雲南省衙,人均更是數萬塊之多。

至少,巡撫能咬下三五萬塊。

在紹武朝的俸祿體系中,巡撫一年得銀一千五百塊,糧一千五百石,這至少是其年祿的十倍。

如此巨大的利益,誰能罷手?

至於矇蔽朝廷,這又顯得很正常。

即使在後世,有完善的監控之下,銀行數十人,集團貪掉兩千億,誰又能發覺到?

朱誼汐也理解他們,假使他在那般位置,又不是剝削百姓,殘害地方而得的銀子,稍微良心一歪,就能得十年俸祿,誰不動心?

但話又說,屁股決定腦袋。

作為皇帝,天然地就對貪官汙吏心生厭惡。

因為這是在挖大明的根基,也是在貪他的錢。

因為滇銅的流失,朝廷至少損失了百萬塊利潤。

當然了,對於朱誼汐來說,最讓他受不了的就是欺騙了。

要知道,雖然密匣制度只有百來人,但在雲南可是也有三五人的,但卻毫無訊息。

這意味著,密匣制度在利益面前,根本就抵抗不了。

至於擴大密匣,腦海裡剛剛泛起,則又被阻止。

如果像清朝那樣擴大到全部,則又有等於是沒有,官場上人手一封,誰還敢告密?

因為文官們都是有靈活的思維的,鬥而不破是心中底線。

“查!”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