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周昭封為靈壽伯,那麼配套的府邸、食邑,都是由司禮監進行度量。
當然了,規矩在那,但適當的多一些、少一些,也是有門道的。
伯爵的食邑標準是一千至三千石,三六九等,給了三千也成,一千也不差。
司禮監琢磨著皇帝心思,田忠伺候皇帝多年,自然心中有數:“估計是坤寧公主之故,恩蔭之道。”
既然是突顯皇恩,那麼就要讓他滿滿當當的。
“擬,賜坤寧公主與左宗正周世顯之子,周昭為靈壽伯,食邑三千石,賜西直門外三十畝宅院一座,僕從三十……”
於是,這道旨意來到了皇帝面前。
朱誼汐瞥了一眼,微微頷首,立馬就被傳到了內閣。
內閣這時候自然也是揣摩皇帝心思,明白了關鍵在於坤寧公主。
故而,他們將整篇聖旨內容,泰半都是讚揚坤寧公主,以及皇帝對崇禎遺留子嗣的照顧。
總之一句話,突顯皇帝對坤寧公主的照顧,讓普通百姓感受皇帝的仁義之道。
半個時辰不到,一篇文采斐然,抑揚頓挫的五百字八股文,就被草擬出來,完全符合格式。
首輔閻崇信閱後也點頭,隨即就又送到司禮監,進行蓋章認可。
司禮監則篩選了小宦官去傳旨,侍衛司挑了幾個侍衛跟從,這都是個美差,故而人人夾帶裡都有人。
一道聖旨,必須經過這樣來回確認,然後再進行備桉,折騰許久,才能正式出爐。
如果就像電視劇那樣,直接寫字蓋印,只有寥寥幾人知曉,只能算是白板,不符合流程故而沒人認同。
這邊,周府在玉泉山的別院。
皇帝一年來回玉泉山,文武百官不論,與皇家最親近的勳貴們自然爭先恐後置業,貼近皇帝這個政治中心。
宦官腳步匆匆,由於胯下之故,不樂意騎馬,只能乘橋而行,符合天使的氣派。
身後跟著七八個侍衛,倒是威風凜凜。
很快,他就來到了周府,清了清嗓子:“去讓你們主人準備,皇上有聖旨——”
剛至門口,他也不囉嗦,直接喊了一聲,嚇得僕人一驚,然後就被一個管家引到了偏廳。
步入周府,先看到一條長長的石板路,路兩旁是修剪漂亮的花木。
院內部的走道是石砌道,曲折迂迴,一覽無餘,在這裡,可以看到梅花、竹子、荷花等秀麗景緻,聽到色彩斑斕的鳥鳴、蟬鳴和流水聲。
屋頂則覆蓋著漸變色的琉璃瓦,凋刻清晰,美輪美奐,院落內裝飾著假山流水與花草樹木,讓人眼界大開。
偏廳中,有經綸、詩詞、書畫,或者擺放各種文玩、古玩裝飾,彰顯周家的深厚底蘊。
小宦官見此,心中嘖嘖稱奇,算是長了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