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寧,有兩大鹽湖,茶卡鹽湖和察爾汗鹽湖。
察爾汗鹽湖質量高,距離遠,故而是上等鹽,許多人就喜歡拿茶卡鹽冒充察爾汗鹽來售賣。
一斤察爾汗鹽出場價是三文,而茶卡湖只要兩文,顏色和質量仔細看差距不大,這樣的差價誰不愛?
這也是為何察爾汗鹽湖距離遠,但卻依舊有人前來買賣的緣故,假的總的摻點真的吧!
司馬布在鹽場西南一角,見到了十幾頭犛牛組成隊伍。
黑紅色的面板,大大的眼睛,一看就是藏人。
少年低聲道:“若只是指望漢商來買鹽,鹽場早就餓死了,這些都是衛藏國的商隊,每個月都有幾十只隊伍過來。”
“您若是以他們的名義買鹽,基本上是兩文一斤,便宜的很。”
“為何那麼便宜?”司馬布不解。
“朝廷優待衛藏人。”少年憤恨道:“再者說,太貴的鹽,他們也吃不起,經常拿一些皮草或者草藥抵賬,鹽官們就乘機壓價賺錢。”
“我們偶爾也拿一些鹽與他們換東西……”
司馬布大喜過望。
這些商隊,可不就是天然的帶路人嗎?
自己拿鹽做引,就足以開拓出一隻商隊來。
他倒是識趣,並未打擾到鹽官的壓價,同時也不想打擾其生意。
在其生意做完後,司馬布花重金找一人為嚮導,然後直接以兩文一斤的價格,買了兩萬斤,也就是四十塊錢。
再加上一千斤茶,商品總價值不超過百塊。
之後,他招呼在西寧的夥計,選了十幾個大漢,僱傭十名牧民,押著十幾頭犛牛,向著衛藏國而去。
這一路上,可以說是極其辛苦。
如果說茶馬古道只是崎嶇難行,那由青海入藏的商路,則苦難的多。
一望無際的荒漠,綠色稀缺,水源稀缺,偶爾還有沙塵暴等惡劣天氣,三千里路,足足走了一個月,才抵達了拉薩。
而鹽,隨著距拉薩越近,價格越貴,十斤鹽換一張羊皮,再到五斤鹽,三斤鹽。
一路上,司馬布用一萬鹽,五百斤茶,換來了兩百斤的冬蟲夏草,百斤的藏紅花,以及五十匹馬。
畢竟藏紅花和冬蟲夏草都是昂貴的中藥材。
藏馬的價格,三十塊一匹也有一千五。
總價值超過了五千塊。
可以說,五十塊的商品,就換來了百倍的收入。
這利潤太嚇人了。
抵達拉薩時,他見到了這座衛藏國繁華。
各色的商隊魚貫而入,漢人,蒙人,藏人應有盡有,操持著各色的方言,可以說讓人聽得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