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武二十年(公元1666),五月十五,萬壽聖節,免百官朝賀。
這萬壽聖節,在明初時,被稱作聖誕日,也有叫聖誕的,後改稱為萬壽聖節。
大明三大節日,萬壽聖節,冬至,正旦,都是要放假的。
內廷,後、貴妃、妃,嬪,皇子、公主,盡皆叩拜恭賀。
值此時,紹武皇帝朱誼汐年滿四十二,向著四十三進發。
後宮有品階的嬪妃四十八人,皇子年滿六歲,啟蒙得名的有二十二人,未得名的幼童則躍進到十二人。
公主則二十二人,嫁人的則有六人。
在位二十載,兒女數量可謂是頗多,作為皇帝和男人,朱誼汐頗為自傲。
“吃,喝!”
朱誼汐呡了一口安西上供來的葡萄酒,微甜,酒味不濃,與其說是酒水,還不如說是飲料。
故而妃嬪們也接連喝著,不知不覺就臉上帶了紅暈。
“陛下,秦王殿下獻上壽禮,恭祝我皇陛下萬壽無疆。”
這時,宴會進入了獻禮環節。
這在以往,都是各地的封疆大吏們的時機,但如今卻被藩國們奪了去。
只見一堆書籍被呈上來,兩個宦官抬著,看上去重量不少。
這時,一個身披緋袍的儒雅男人,拱手而出,臉上帶著恭敬。
其就是秦國王使。
大明天子派遣各國中,親藩為欽使,外藩為大使,蠻夷為公使。
但各國派遣北京長駐的使臣,則一律被稱之為王使,代表著王命。
上稟皇帝,下交群臣,這是王使的使命。
此番獻上壽禮,也是正常。
除了皇帝的萬壽聖節以外,皇后的千秋節,妃嬪的壽誕,閣老中堂,勳貴大臣們的迎送往來,都需要大量支援。
據朝鮮統計,一年的各種往來,不下五六萬塊銀圓。
如此一來,各國膽寒,不得不施行禮輕情意重模式,以特產代送,價值高還省錢,心意滿滿。
如,此時在朱誼汐看來,眼前就是一疊書罷了。
他招了招手,書籍近前,才尋摸明白。
這是秦國的戶籍黃冊,以及《安南通史》這本書,這番心意,足以表明秦王對大明的順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