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明世祖> 笫十六章衝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笫十六章衝突 (1 / 6)

北京城迎來了喜慶,而朝廷自然是三天大宴,歌舞昇平,君臣同慶。

早朝時,上至文臣武將,下至各部將士,都有封賞,或加官或賞田,內帑的金銀銅錢絲綢是一車車往外流。

但朱誼汐卻是高興,絲毫不介懷。

蓋因經過二十年的累積,內帑的銀錢已經超過了一萬萬,錢生錢,不斷積累,這些不過是九牛一毛罷了。

宴飲過後,皇帝興致大發,晚上依次去皇后嬪妃那裡,一人也沒落下。

數日盡情歡愉後,朱誼汐竟感到十分疲憊,似乎比在前線打仗還累。

這就像過年放假似的,年過完人都虛弱了。

宴飲氣味還沒散盡,朱誼汐也不上朝,回到了他平素待到乾清宮或者海子釣魚。

桌案上一堆未處理過的重要奏章存檔,以及諸事卷宗。

內閣這玩意,雖然票擬解決了不少事,但有一個缺陷,只不過把應用提變成了選擇題罷了。

這比皇帝的乾坤獨斷強多了。

畢竟人非生而知之者,皇帝養尊處優多年,哪裡比得上這群從小寒窗苦讀的人精來的強?

聽其話,總比皇帝來的好。

這也是天下的讀書人所想的。

皇帝只管祭祀和印章,其餘的就交給文臣了。

但,應用題變選擇題倒是不錯,關鍵是這個選擇題只有兩樣,從,或者不從。

換句話來說,皇帝對於內閣的意見只有採納或者不採,如果不滿,只能更換內閣閣老。

普通情況下,這群文官自然就害怕失去官位,從而屈從。

但,一旦有結黨,那就完了。

部份人會捨棄眼前利益,從而謀求起復。

朱誼汐建國後,對此大為不滿,效仿清朝,採取分部之策,八部由閣老的分別掌管。

一閣老分管幾部。

不過,雖然是分管,但內閣首輔卻一直固定,其定必定分管財部,戶部,掌控天下收稅之權,錢糧囤積。

而次輔則直管禮部,科舉,武舉之業。

剩餘的群輔,或者爭刑部,或者工部,民部。

若是強勢的首輔,則可爭三部,或者四部。

而在最關鍵的人事權上,內閣首輔們都有話語權。

例如,舉薦地方總督或者巡撫,閣老們分別建議,從而使單選擇變成了多選題。

由此,皇權才能從容不迫。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