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只有在這種專業性特別強的機構,西夷身份才不會被排斥。
衛匡國身著官袍,頭戴烏紗帽,滿臉的疑惑。
但他卻不敢馬虎,迫不及待的跟著小宦官而去。
片刻後,他就見到穿著魚白色長袍,著著木屐的皇帝。
此時的皇帝滿臉的閒適,左手抱著花白肥貓,右手則不斷地撒著魚食,看樣子心情不錯。
衛匡國心中一定。
“臣,欽天監監副衛匡國,叩見陛下。”
“起來吧!”
朱誼汐瞥了一眼衛匡國,其六十三歲,鬍鬚發白,褐綠色的眼眸頗為顯眼,五官突出。
似乎是因為吃多了大明的飲食,其相貌也沒了一開始的凌厲,反而柔和了許多。
飲食改變相貌,這是有道理的。
“謝陛下。”衛匡國純粹的北京話,已經強過了大明九成百姓了。
“今日召你來,也沒什麼大事。”
朱誼汐坐在石頭上,半傾著身子,惹得一旁的宦官們心急臉變,但他卻不管不顧,自在地餵魚。
“歐洲那邊,使團應該已經抵達了荷蘭,與羅馬教廷怕是已經談起了東方教區的事。”
衛匡國聞言,神色一正,屁股半挨著椅子,越發地恭敬起來。
他對於東方教區的設想,自然是瞭解的。
因為這就是他向皇帝提供的設想。
印度以東,包括荷屬東印度公司(新教)在內,十幾個國家等,都屬於東方教區的範疇,幾乎是半個亞洲。
總主教由羅馬任免,但副主教,以及各大小教區的主教,則由皇帝任免。
羅馬得其名,大明得其實。
而耶穌會,則保住了勝利果實。
這是三贏的局面。
而且表面上他為了滿足皇帝開疆擴土的野心,將荷屬東印度群島納入東方教區的範疇,就是為了讓大明和荷蘭起衝突。
畢竟荷蘭這個新教國家,如今稱霸歐洲海洋,讓他與大明相鬥,教會怎麼也能得其利。
異端比異教徒還要可惡。
“如不出意料,教宗必然是會應下的。”
衛匡國深吸口氣,沉聲道:“教廷直轄土地日漸萎縮,法蘭西、奧地利對義大利覬覦頗深,教廷日子並不好過。”
“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