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明世祖> 第八十四章出巡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十四章出巡 (1 / 5)

道家講究小國寡民。

如老子的雞犬相聞,村落自存,不與人往來。

其實這是跟儒家的克己復禮一樣,是奴隸社會典型的狀態,一個村落、鄉邑,就能與世隔絕,不爭不搶,悠然自得。

但這是在建立在生產力不發達,普通的村落之間相隔數十里,鄉邑之間數百里也是常事。

所以在春秋時期,隔著幾個國家兩個的軍隊,也能夠互相打起來,根本就不怕被偷後路。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村落之間的距離被拉小,城池與城池之間日趨緊密,而人口也在不斷的繁衍。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個人口大國,數以千萬計的人口,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路引的存在,也就成了必然。

明朝的路引制度,只要出了縣域,就需要路引,防止盲流,逃犯。

就像是電視劇中,皇帝下聖旨流放,或者誅三族,那些罪犯為何不直接逃走?

實在是因為路引制度的限制,根本就逃不了。

當然了,極限操作下,只要不入縣城、關卡,廣大的農村是不需要路引的。

但在這個窮生惡意的時代,欺負外鄉人是常態,相較而言,縣城比鄉下更是安全數十倍。

在封建時代,普通的農民除了趕稅入縣城,普通情況下,趕集就能滿足日常所需,而且多是以物易物,路引根本就不需要。

同時,需要遊學的秀才、舉人,以及貿易的商人們,他們有錢有勢,獲取路引更是不值一提。

但在紹武年間,輕徭薄賦,重視商稅,以至於人口流動的速度大增。

如水手們。

那為何之前漕運不需要?

那是因為漕運實質雖然民運,但卻被漕運總督管轄,船伕們本來就是軍戶出身,身上有著官皮,是在給朝廷做事。

而海運則不一樣,朝廷將運送錢糧賦稅的任務,承包給那些船隊,只付錢而不管押送。

這樣一來,只用出錢就行了,省時省力,輕易地杜絕貪腐。

到時候一旦錢貨不對,對付那些船伕可比官員簡單多了。

“這路引,著實煩人。”船主嘆道。

稅吏則搖搖頭,低聲道:“我給你介紹個好方式,能省不少的氣力,還能佔便宜呢。”

“哦?”

“可是要這個數。”

一根拇指豎起來,船主心驚肉跳。

一百塊錢,真是要命。

但是路引這玩意太煩人,但凡有個關卡港口,都被勞煩一遍,他咬著牙:

“行。”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